胡德才院长在湖北省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 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致辞 胡德才尊敬的王书记,胡会长,杨会长,李部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在这数九寒冬、辞旧迎新之际,南湖之滨,中南学府,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向各位前来参加湖北省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年9月。学院现下设新闻系、中文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与哲学院共建有美学硕士点,在传播学硕士点设有戏剧影视方向。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校重点学科。学院“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设有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法律与文学研究所、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有学术集刊《新闻与传播研究辑刊》、《影视戏剧评论》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 学院中文系建系虽然只有十年,但学科积淀源远流长,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学家,他的《文心雕龙讲疏》是《文心雕龙》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著。学校创建之初最早设立的学院是文艺学院,首任院长是著名电影导演、表演艺术家崔嵬,他曾主演和导演了《青春之歌》、《红旗谱》、《小兵张嘎》、《杨门女将》等一批新中国电影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影片。 近十年来,中文学科的教师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了30余部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翻译》、《民族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香港文学》、《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老教授们宝刀不老,笔耕不辍,成果累累,古远清教授连续获得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每年均有专著和大量学术论文出版和发表,曾入选全国最具实力的文学学者排行榜;余宗其教授潜心法律与文学的研究,出版了系列涉法文学研究专著,是中国涉法文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李俊群教授以数十年的积累,花费十六年的心血编撰出版了长达三百多万字的大型工具书《古今俗语典》。中青年教师奋发有为,迅速成长,在教学、科研上挑起大梁。张玖青、罗晓静两位年轻教授入选“文澜青年学者”;阎伟、朱恒、甘勇、韦乐、谭飞等一批年轻的教授、博士先后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舒辉波副教授的小说获得国际大奖,同时被评为全国“儿童文学十大金作家”之一。 我们中文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两大任务,一是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注重夯实专业基础,为硕士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另一方面,为适应创意经济时代的需要,与学校经法管优势学科融合,努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文化产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6年的毕业生中,有近百人升入北大、复旦、南大、武大、北师大、华中师大、华科、南开、川大、中大、厦大、华东师大、浙大、暨大、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去年的毕业生读研升学率高达40%,为全校各专业之首。为了落实创意写作教学计划,学院引进了有实力的青年作家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开设了多门创意写作课程。近年的毕业生有的已成为有影响的专职网络作家,在校生中,有多人在重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有的已完成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两部原创多幕话剧和一部电影剧本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并获奖;学生原创诗歌曾获得全省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特等奖,显示了90后学子的文学才华。 中文系承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大学语文和其他人文素质通识课。重视人文素质通识课教育既是众多西方名校多年探索且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也是近些年来国内从教育行政部门到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已形成的共识。我们学校是一所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大学,学校校徽中间图案的实体部分即由“人文”二字组成,学校建筑除了行政大楼以原“中原大学”校名命名外,其他各栋大楼的命名都是“文”字开头,校园文化气息浓厚。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有深厚而悠久的传统,历任校领导、教务部门和各学院均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自年开始,在学校领导和教务部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并一年一度开展了“文澜书香”作文和演讲大赛。中文系的每一位教师都是大学语文的主讲教师,每年都必须承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并不断探索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确保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通识课,现今也并不是所有高校、特别是所有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充分的认识。我们认为,大学作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群体的“精神交往之所”,它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而不是“制器”,大学不只是把人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好使用的“器具”,而是要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人,培养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又富于创造精神的人。爱因斯坦曾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非常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大学要培养的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同时“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的“和谐发展的人”。大学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须要有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虽然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谋生的技能,但它能够使学生视野更开阔、心理更健康、感情更丰富、人格更健全、对自我的认识更清晰,因此,它是更根本性的教育。而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所进行的语言文学教育正是人文教育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教育,同时也是与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及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教育。因此大学人文教育应该从大学语文教育入手。而大学语文教师则是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的关键,是实施好大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大学语文教师使命崇高,任重道远! 最后,我谨代表学院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我们学院、对我们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对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本次学术年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今天在南湖之滨中南学府共话学术、畅叙友情,度过一段愉快而美好的时光! 谢谢! 年12月10日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杭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w/99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