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5469.html 《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如何去湿气,也就成了秋季养生一个重要内容。 说到去湿气,我们现在马上就会想到红豆薏米粥之类的药食。这里面,薏米就是一味大家非常熟悉的中药。在很多人心目中,薏米就是去湿气的。 但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作为一味中药,薏米固然有不错的健脾祛湿功用,但也绝对远远不止这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全面学习一下薏苡仁。 历代本草家认为,薏苡仁性味甘淡而寒,能入肺、脾、肝、胃、大肠五经。但历代医家对薏米的总结却更全面,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薏苡仁寒而不泄,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可以认为是“至和至美”的养生佳品。 有的人认为,薏苡仁虽然能去湿气,但祛湿的能力并没有猪苓、泽泻那么强大,完全算得上身单力薄,算不上祛湿的王道之药。 其实,我们需要理解一个道理,那就是利水祛湿之品,基本都有耗气伤阴的弊端,但薏苡仁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才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但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去湿气的功用确实比较温和,所以在实际运用中,用量就比其他中药要大剂量才行。 归纳历代医家对薏苡仁的使用经验,除了健脾利湿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掌握: 1、舒筋止挛: 什么叫舒筋止挛?我们可以通俗点理解,这其实就是民间常说的“转筋”。《黄帝内经》说这是因为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可用薏苡仁。 既然是大筋受热,理当适合性味寒凉之品。所以,薏苡仁的舒筋止挛,主要适合湿热引起之的拘挛问题。 这其实也是因为薏苡仁能够利水祛湿而又不至于耗损真阴之故。凡属湿气流注下焦,甚至是湿热流注之证,薏苡仁都有非常好的调理之功。 也有人认为,薏苡仁能够益气除湿,健脾和中,喝一点似乎和白术类似。但如果深入分析的话,薏苡仁和白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白术性味苦温辛烈,而薏苡仁性味甘淡而偏寒,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异。 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白术和薏苡仁并没有非此即彼的不可调和,却别就在于白术适合急用,薏苡仁适合缓用。 2、清肺化痰: 薏苡仁还有一个很不错的功用,那就是清肺化痰之能。这一点在古代医家的方剂里就有过阐述,比如肺痈一症,就常有在泻白散里加入大量薏苡仁的做法。 这是因为,薏苡仁性味偏寒,同时又能够健脾益气而祛湿,所谓脾为生痰之源,可以从源头上化解胶结在肺部的热痰。 其次,古人认为薏苡仁还有一定的消毒排脓之用,这对于肺痈、肠痈之类的内痈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调理之方,比如薏苡败酱散就是最好的例子,古人认为这个配伍能够“化脓为水”。 除了上述两个“辅助”功用外,薏苡仁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健脾祛湿。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方面。 古代中医用薏苡仁祛湿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一二两左右的大剂量,这显然是以君药的身份,然后配伍一些健脾祛湿之品,对于去湿气来说,常常有不错的反馈。 古人在虚劳咳嗽,肺痿肺痈等证候上,凡辩证属于虚火上炎引起的,都会适当配伍薏苡仁,以起到引药下行,从而清火养肺。 还有在一些风湿痹症的时候,薏苡仁还可以与麻黄、杏仁之类配伍,起到搜风祛湿的作用。 现代中医还发现,薏苡仁还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抗病毒能力,对一些病毒感染之证也有很不错的作用。 也有古代中医在一些水肿证候时用到薏苡仁,且用量也比较大,这样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也用薏苡仁来利水消肿,更主要是用它以缓和利水消肿要的弊端,起到滋补和利水同具的好处。 一般来说,人们都是直接生用薏苡仁,但也要个别人使用生薏苡仁时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这时候就建议炒用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w/149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