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通四海,沙场秋点兵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闭幕啦! 图源新华网 本届军运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有话说 ↓↓↓ 李梓萌: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军运会闭幕了! 说起这届军运会,我这里有三个词。第一是惊艳,开幕式让人惊艳;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相当惊艳,金牌数破百。有人曾粗略统计过,中国代表团平均50分钟夺得一枚金牌,这夺金速度和赛场上的“子弹哥”潘玉程有得一拼。 第二是惊喜,很多选手的精彩表现给大家带来了惊喜。比如跳伞“兵姐姐”邢雅萍一人夺八金,游泳运动员汪顺因别人抢跳多游了米,重新比赛后还是和队友一起夺冠,就像“神枪手”惠子程变身段子手所说的那样:“我是个人才呀!简直就是大惊喜”。 第三是精神,在这些惊艳和惊喜的背后,是运动员们拼搏争先、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有主办地武汉力争一流、不甘落后的精神。用武汉话说,就是有那么一股“不服周”的精神。不服周,就服你们! 新闻联播主播这句“不服周” 是什么意思? ▌“不服周”,你听懂了吗? 武汉方言专家朱建颂说,源自0多年前的“不服周”可以说是武汉地区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其来源是楚王不服周天子。 研究方言数十年的朱老说,一地有一地之方言,方言的起源流变,往往关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当地居民性格,有时更与绵延悠远的历史息息相关。“不服周”历经这么多年都没变,也是因为这句方言所代表武汉人的性格:永远“不服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决心和勇气,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楚人的血液之中,不曾改变。楚天都市报报道截图 据《楚天都市报》今年6月13日的报道,荆州熊家冢祔冢殉葬墓考古发掘启动,出土玉器36件青铜器4件,湖北方言“不服周”找到实物证据。 考古队领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熊家冢发现的楚王车马阵,是真车真马,其年代甚至比秦始皇兵马俑早多年。“这些马是先用毒酒赐死,然后再殉葬,因此排列状态更加整齐、生动,富有画面感。”贾汉清说。其中1号车马坑长多米,是已知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最大的车马坑,共有43乘车、匹马,还有大量玉片串饰甲胄等,十分罕见。车分为礼仪车、战车、辎重车、配件备用车四种,保存状况完好;从马的骸骨判断,它们都是上等良驹。 除1号车马坑外,另有呈“一”字形排列的39个小型车马坑。站在车马阵前,记者仿佛窥见0多年前强大的楚国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据《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它说明,在周朝,车乘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贾汉清介绍,1号车马坑中,有3驾马车为6匹马驾1车,说明墓主逾越礼制,不守“规矩”,属于“违规配车”。据此推断,随着周朝的衰弱和诸侯列国的强大,礼制已被打破。这也从侧面说明,熊家冢墓葬的主人是楚王。有意思的是,湖北一些地区有“不服周”的俗语,意思是“不服气”,其来源就是楚王不服周天子。 毛嘴镇“横口”地名的来历 毛嘴镇的东北隅,有一座紧靠汉江的小村庄,古名左桑,现名横口。横口这个名字和当地流行的一句方言俗语“不服周”有段绵延悠远的历史典故。 湖北仙桃一带有一句经典的地方方言:“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亦即“不服气”、“不服输”的代名词。譬如两个仙桃人打架,最常见的打架习语,就是一方推着搡着狠头狠脑地说:“么样!你不服周?”一方却撑着挡着赳颈傲腮地回道:“不服周就是不服周!么样?”……那么,“不服周”这句方言的源头出在哪里呢?这就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了。 商朝末年,商纣王骄奢淫逸,宠信妖姬佞臣,杀害忠良,对各诸侯、方国横征暴敛,搞得朝纲不振,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居西歧山的西伯姬昌积极访聘高贤,招纳勇士,准备讨伐纣王,拯救苍生。各路诸侯闻讯,纷纷归附。黄帝第三十六世裔孙鬻熊,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哲学家,著书《鬻子》,被周文王奉为老师,并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 周成王时,周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虽和周王室同为皇帝后裔,但因不是周王室的直系王族,因此鬻熊的曾孙熊绎只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居住在荆山一带,国都设在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 周成王分封诸侯以后,在岐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盟会诸侯,楚子熊绎异常高兴,因为这是楚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诸侯身分出席朝廷召开的盟会。于是他兴致勃勃地按期赴会。各诸侯依次就座完毕,熊绎却不见点到自己,心中着急起来。正在这时,另一个大臣拢来,对他说:“请速同东夷鲜牟国君到会场上安放蓍草(滤洒祭神用的香草)、木牌(用以标明天子和诸侯席次),然后再去看守大庭前的火炬。”熊绎一听,以为是大臣找错了人,连忙自我介绍说:“我是楚国诸侯啊!应该……”大臣没等他讲完就笑着说:“哈,哈,哈,我知道你是楚子,今日侯伯以上方可入席,你小小楚子,又是蛮夷之族,何以入席?这是天子之命,不得违抗,去吧!”熊绎的肺都要气炸了,但在如此场合,不便发作,只得忍气吞声地服从。 楚国一班文武,算定熊绎的归期,一面组织十里长队迎接,一面准备丰盛的猪羊酒礼,为熊绎接风,欢欢喜喜庆贺一场,热闹一番,以扬国威。谁知熊绎回来后,却是垂头丧气。众人不知其故,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赴会情况,熊绎总是一言不发。过了半晌,熊绎长叹一声后,向文武大臣们讲述周王室欺他国小位卑,不给席位的情况。众人越听越气愤。熊绎见此情景,便沉着而又郑重地说:“众文武息怒,听我一言。今受中原欺凌,是因楚国财富贫乏,兵微将寡。眼下若与中原对戈,是自取灭亡。欲求生存,不受欺侮,惟有同心创业,奋发图强。”一席话说得众人连连称“是”。于是,他带领楚人在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bi),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竟然成了江汉一带的霸主。因周王朝曾经不把自己当诸侯看待,所以对周王朝不但不尊重而且在某种行动上还有所冒犯。 周王朝对这样的诸侯国当然不能容忍。一天,一个大臣对周天子(昭王)说:“如今楚国不但自己不派人来进贡,还不让南方其它部族进贡。这种目无天子的行为如不惩罚,往后天下人眼中还有周王朝吗?”昭王一听觉得有理,立即亲率大军,向楚国杀来。 昭王五十一年(前年),王率师南征,打败了楚国军队,掠夺了楚国大量铜器而北返。周昭王打了胜仗,得意洋洋,见汉水中游系湖茅草地,芦苇丛生,野兽出没,顿生狩猎念头,于是令大军收兵回营,自己则带随行少许,滞留于左桑(今仙桃市横口)一带,吃喝玩乐,享乐腐化。白天打猎,每晚从四乡抓来黄花闺女陪睡,百姓无不愤慨。随从大夫祭(zhài债)公传王令,要左桑人民造一艘富丽堂皇的木船供其渡江。经过日夜赶制,一艘雕龙画凤的画舫终于告成。周昭王见了龙颜大悦,带头丰盛的猎物上船,北渡汉江。 由于周昭王晚年荒于国政,迷恋酒色,且大肆掠夺楚国,汉水两岸人民强烈不满。此次昭王从左桑渡江,当地人民认为雪恨时机已到,特意给他做了一艘用胶粘的画舫。时值桃花汛期,汉江水涨,船行至江心,胶遇水溶化,船身解体沉没。船上的两名艄公游水上岸,而周昭王与祭公等随行人员皆淹死。 《左传》中有一名篇《齐桓公伐楚》,讲的是春秋初期(公元前年),齐桓公为称霸天下,率领宋、鲁、陈、卫、郑、曹、齐八国的军队侵犯楚国的睦邻——蔡国,进而伐楚。齐桓公发动侵略战争有一个藉口,那就是“昭王南征而不复”。明嘉靖《沔阳志》亦有记载:“昭王五十一年,王巡狩返,济汉舟解。王与祭公俱溺焉”。“昭王南征而不复”,指的就是这一史实。 周昭王等人的尸体打捞上岸后,停放在左桑。此地先后改名横丧口、横桑。晋朝时置横桑戌(驻军机关),因地名带“丧”字,含有不吉利之意,故去掉“丧”字,改为横口,沿用至今。 今日的毛嘴人和其祖先一样,骨子里也流淌着一股“不服周、不服输”,不甘人后,勇争一流的滚烫血液,也秉承了其楚人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共创毛嘴美好明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w/139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