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吸引着世界目光。经过22年选址、设计、施工,今天,全球最大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并进入调试、试观测阶段。今后,它将带着大家一起见证科学奇迹!图为: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新华社发)超级天眼反射面板:武船耗时一年多拼装完成昨日上午10时35分,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FAST工程大窝凼台址现场,FAST工程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一声令下,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随着隆隆的鞭炮声缓缓起吊。上午11时45分,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图为:最后一块反射面板起吊中。武船重工集团FAST项目部经理黄万平介绍说,最后的吊装技术十分尖端,与其他各块间距为56毫米,每一个螺栓间距1毫米。3名施工人员分别站在一角,通过塔吊、转运机车、缆索吊等吊装设备两次空中转接并用缆索吊下滑,11时45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最后一块重约公斤的反射面单元被安装到望远镜底部索网的指定位置。图为:年8月2日,FAST首块反射面安装成功。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武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王渭龄介绍说,武船集团年10月从国内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FAST反射面安装项目。根据工程要求,须将块的反射面单元安装在离地高度5—50米不等的索网节点盘上,每块反射面单元边长为10.4—12.4米,重.0—.5公斤,厚度约1.3毫米。年12月完成吊装设备的设计,年8月2日成功完成第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安装,FAST安装工程进入了核心的安装阶段,平均每天安装25块的反射面单元,最高的一天安装了37块。武船凭借世界一流吊装技术,提前1个多月完工,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走近FAST这只被誉为中国“天眼”的超级望远镜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有什么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FAST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它的口径有米,有近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主反射面的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近46万块三角形单元拼接而成。它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绕走一圈约要40分钟。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1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图为: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在FAST建成以前,世上已存的最大射电望远镜有两个:一个是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米口径望远镜,一个是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其反射面口径为米。跟它们相比,FAST的优势非常明显!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2身怀绝技FAST位于黔南的群山环抱之中,它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同时,它接收来自宇宙的电波的能力也将是最出色的。它究竟有哪些“独门绝技”呢?3目标高远望远镜“锅盖”越大越灵敏,米的“超级天眼”究竟有多灵敏?科学家打了个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逃不过它的“眼睛”。二战后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四大天文发现,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将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条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表示。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李菂说,中国大射电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超强的能力:发现气体星系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射电望远镜诞生至今,人类发现约2颗脉冲星,它们全部位于银河系内。科学家们将中国大射电首批观测目标锁定在银河系外,希望依靠其超群的灵敏度搜寻河外星系的脉冲星。“发现更多脉冲星,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级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导航领域。”严俊说。作为一个强大的探测无线电波的工具,FAST建成后,其主要的科学目标之一就是探测脉冲星,不过这可不是他追求的全部。中国“天眼”能否找到外星人?

很多人关心的是,中国“天眼”能否找到外星人?

对此科学家指出,FAST有这个能力!

科学家解释,中国天眼可以捕捉星际通讯信号,如果宇宙中的生命体或高智商外星人存在,他们发送或产生、遗留在宇宙中的信息,就有可能被FAST探测并接收到。

并且,接收到时,还可以确定其来源、位置!

外星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宇宙还有哪些巨大的奥秘不为人知?种种的科学幻想,让我们跟着FAST,见证科学奇迹吧!开启射电天文学的“黄金时代”望远镜形成阵列才更有威力今天天文领域讲究立体化作战,仅有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远不够。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按计划,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来自星星的你也许不再遥远……天文学领域的技术看上去显得“高大上”,但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却很近:射电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WLAN技术,成了今天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的WIFI技术的前身;天文学类地行星的研究,让我们有了与“来自星星的你”交流的灵感……“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未来20年是射电天文乃至天文学的‘黄金时代’,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力,让我们拥有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实现前沿科学领域突破的信心。”“超级天眼”工程副经理彭勃说。新闻多看点“天眼”收到一星球唐朝时发出的脉冲信号从今年9月中旬以来,FAST工程科研人员便开始对射电望远镜进行试验性观测工作。在9月17日的一次观测中,FAST望远镜成功接收到了一组来自遥远宇宙的高质量脉冲星信号。这组信号是FAST投入试观测以来,接收到的性噪比最高的电磁波信号。从获取的频率相位图中,科研人员计算出这颗脉冲星与地球的距离。“这次我们观测得到的最好的脉冲星数据是J+这颗星的数据。这是一颗位于光年以外的一颗脉冲星,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接收到的这些电磁波,大约是年以前发出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钱磊介绍。年以前,恰值唐朝时期。据了解,由于这颗脉冲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因此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就以“J正”这个名称来称呼,这也是这颗星所处的位置坐标。由于脉冲星在自转时速度会逐渐变慢,其转动快慢之间的能量差就会转化为辐射,从而被FAST望远镜所接收。科研人员对这些FAST获取的原始数据初步分析后,得到两张该脉冲信号的频率相位图。这组信号的获取,有利于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FAST望远镜的性能指标及后续的调试。这样的试观测和调试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直到望远镜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来源:综合新华网、央视新闻、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微博:

湖北日报编发:黄梦田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x/80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