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在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新房子一幢幢拔地而起 新家具一件件落在屋中 可你知道吗 咱农村还有许许多多“值钱”的宝贝 可是现在的新家具比拟不了的 ▼▼▼ 石磨 (摄:mohanguanggao) 这么一个大家伙,看着又糙又重,作用可不小。把豆子、花生、玉米、谷物……磨成粉或者浆,一半留着自己吃,一半拿去招呼客人和邻里乡亲,全村都是绝无添加剂的清香。这大家伙怎么也值个几百上千,要是历史再悠久点,价格会更高。 匾额 匾额在贵州农村不是很常见,但绝不排除有的家庭拥有那么一两块,有的是石雕的,有的是木质的,那价格可是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当然了,要值好价钱必须有资本:雕刻的工艺、字迹、年份、题字人是谁等因素,都能决定这块匾额是不是宝贝。 门当 (摄:三流匠心) 这玩意儿得是大户人家才有的了,轻轻松松上万块。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知道这东西,这就是“门当户对”的那个门当,也叫门墩或者石墩,雕工越精细,那身价也就越高。 八仙桌 八仙桌这词频繁在各大古装剧中出镜,搞得就是都市人,没见过也听过这东西。八仙桌可是农村人办酒的必备,一张桌子能坐八个人,而且大小正好,筷子不用伸太长就能夹到菜,真实又方便又好用!而且只要工艺好,四面桌边雕有花纹,年代再久一点,那可值不少钱呢! 雕花床 (摄:豌豆伸懒腰) 不少人小时候肯定都见过这东西吧,盟妹子是在奶奶家看见的,一张床古朴夯实,颇有年代感地立在那里,让盟妹子看愣了好久。制作这样一张床,不仅要求工匠技艺高超,选择材料也是颇为苛刻的,因此最终成品一定又结实,又美观耐看,艺术价值非常高。 土灶 (摄:怡) 啥?土灶?这玩意儿也值钱?是的,这可是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做饭、烧水小帮手,那些烧秸秆干柴,用烟火烹制的饭,香得让人吃过一次就忘不了!当然了……前提是不能烧糊。而这东西,对现代都市人而言,不仅新奇,还很有风味。 蓑衣+斗笠 (摄:宋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用这句诗来形容农忙人在恰当不过了。蓑衣和斗笠总是成对出现,它们为每一个朴实的农人遮阳、挡风、避雨、抵雪,让他们能种出更茂盛的庄家,如今,已经再难见到这对形影不离的朋友了。 纺车 在民俗博物馆,一定能看见一样东西——纺车。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器具,能把棉、麻、丝加工成线,再织成布匹,人们就用这些布做衣服、铺床铺,总觉得很舒服。现在,要在博物馆之外看见一台纺车,那真是运气绝佳呢。 石舂 “咚、咚、咚……咚、咚、咚”,一提到石舂,就能想到它最具代表性的声音,这家伙可以捣米和麦子,还能舂辣椒,不过需要使用者有足够的力气,否则一旦捣出来的糯米黏住木头,想要再拔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木椅 看到下面这张木椅子了吗?是不是觉得“就这?也太普通了”,错!盟妹子要告诉你,这样一张椅子,小几千块都还是必须的呢! 风谷车 农村专用打谷子神器,只要是农村娃娃,谁能没见过它?价格虽然也就几十几百的样子,但时间长了,保不齐就有人愿意花高价了呢?这种东西都是以年代来升值的,只要肯留,总有一天惊动国内外。 风箱 以前,灶旁边总会放一个风箱,等锅里的水开了之后,点燃柴火放进灶膛里,右手拉风箱,左手调柴火,很快就能把饭煮好了~ 草鞋 千万别小看草鞋,它虽然便宜得不行,可它透气、轻便、柔软还防滑,这要搁以前,男女老少下地干活都缺不了它。你能说,它不是咱贵州农村的宝贝? 钱币+粮票 古钱币、粮票、以前的分分钱纸票,现在可都是身价倍涨,有的轻轻松松能伤几万几百万。不过,这东西的水太深,一般人轻易碰不得,如果要出手,还是得咨询专业人士才行。 补丁 (摄:杭州老山羊) 这个东西你说它不值钱,它却为几代农村人保过暖、蔽过体、挡过风,你要说它值钱吧,的确,一块零碎小布头,放市面上谁也不会掏钱买。但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盟妹子觉得,才是贵州农村最大的宝贝,它是妈妈、奶奶手中的一针一线,是那些朴实年代“坏了就补,绝不会扔”的精神遗留,是曾经我们又“讨厌”又割舍不了的生活刻印。 这些东西具体值多少钱都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它们身上有着老贵州农村的印记 这是几代人共有的、不可磨灭的回忆 它代表着一段回不去的岁月 也代表着那段岁月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说起来,在你的记忆里 还有哪些“值钱”的老东西呢? 有人用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白殿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