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热映

我们相信——“终会有人翻山越岭来爱你”

我们与世界打交道,与太多人擦肩而过,

往往留下印象的是交汇时那一瞬间的匆匆

我们做志愿服务

最习惯的

就是忘记自己的名字

老人家们或者其他受助群体

记住的,是我们志愿服务那瞬间的关怀与感动

记住的,是我们的笑声温暖

记住的,是有温度的态度

这时候

我们的名字

是被忽略的,却是闪光的

能从尘埃里

开出人性的花来

何其幸运

对他们而言

“你的名字”终究成了他们的故事

探访时间:年12月3日

探访对象:梁奶奶

探访志愿者:郑金乐,黄欣炫

探访心得撰写人:黄欣炫

梁婆婆给我们开门时,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我们误以为她不是本地人。在后来的聊天中得知,她曾在武汉念过一年半的书,见到大学生自然说起普通话,尤其是考虑到怕我们听不懂粤语。婆婆身子骨硬朗,精神矍铄,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婆婆爱笑健谈、很有自己的想法,使得整个探访过程都是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进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婆婆每月合理安排自己的退休金,不花子女的钱;独居因而更加注意照顾好自己,不给子女带来负担,我们都被她的独立、乐观所感染。我们离开时,她送我们到电梯口,在电梯门慢慢关上的时候,她笑着和我们挥手告别,像孩子一样笑得那么纯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离家了是“老人之老以及吾老”,不能常回家看看也常打电话回家给老人家吧。

(图一:梁婆婆与志愿者郑金乐合照)

(图二:梁婆婆与志愿者黄欣炫合照)

探访时间:年12月3日

探访对象:肖奶奶

探访志愿者:谭百惠

探访心得撰写人:谭百惠

今天本来一起同行的同学有事请假,由苏姑娘来代替这位同学和我搭档探访。其实也感觉比较幸运的,因为今天探访的老人的地址有点错误,百度地图上查询不到,好在有苏姑娘这个白云街“老司机”带路,才得以顺利到达老人家。

老人家里非常整洁,还有一只猫和一缸鱼,还有放着宫缩珠宝的电视,让这个家变得十分热闹和生机勃勃。老人已经九十二岁了,有一点的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保姆来进行。在交谈之间,我们得知了老人有糖尿病等疾病,需要每天定时吃药,也知道了老人来自湖北,养育了四个孩子,子孙满堂。老人还给我们看了他们的全家福,真的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呢~得知她的子女很孝顺,每周都会去探望她后,我们都很开心。由于老人年纪较大了,也比较瞌睡,可能认知上面也有一些问题,开口也不算很多,为了不打扰老人的休息,我们在进行过短暂的交流后便回去了。希望老人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这次收获还是蛮多的,因为我没什么经验与年老者交谈,再加上老人发言不多,主要就是苏姑娘进行交谈。觉得自己蛮佩服苏姑娘的,以后要多多训练自己,做到无论和谁都能流畅的交流~

探访时间:年12月3日

探访对象:陆爷爷

探访志愿者:卓峪冰,黄婧

探访心得撰写人:卓峪冰

今天的探访是几次探访中最让我惊喜的一次。82岁的梁婆婆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相反,从婆婆的言谈举止中看得出,婆婆心态十分年轻、而且乐观,有着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婆婆家里摆放着一架钢琴,当我们询问起是否是孙女会钢琴时,令我们惊奇的是,婆婆称为了防止老年痴呆,自己平时也会学学琴。而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我们询问婆婆,平时有什么事需要家综帮助时,婆婆说,之前参加过家综的电脑培训班,但是过后就会忘记,并且虽然自己会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上网,但遇到一些复杂一点的电脑问题时就不知该怎么办了。82的老人家,不仅心态年轻,而且自己学琴,会上网,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很难得的。我们十分敬佩婆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十分敬佩她的强大乐观的内心。我们将婆婆的问题反馈到家综,希望能解决婆婆的问题,我们也偷偷的希望,当自己老时,能与梁婆婆一样“年轻”。

(图三:我们一起的样子)

(图四:本次青春暖夕阳志愿者集体照)

政务与你同行打造精品原创栏目网罗学院品牌活动传递校园最新资讯政务人微政之窗WeChat:微政之窗Weibo: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团委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学生会Address: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sue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x/116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