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撰稿王冰同黎娜 三十而立,既是芳香成熟,也已初历沧桑。 《中国纺织报》的30年,伴随行业发展的启承转合,既有风正帆悬、大展宏图之时,也有风云变幻、潜心转型之日。行业唯一“国字头”权威大报,因为时刻围绕行业发展的主旋律鼓与呼,才获得了行业人的亲近与信赖,也因此赢得了自己一个个的风采时刻。 风采见证:亲历行业发展历史节点虽然是原纺织工业部创办的机关报,但《中国纺织报》并非只是行政命令的产物,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年创刊后,国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纺织工业刚刚走出“卖方市场”,从观念到体制都还处于逐步适应“买方市场”的过程中。在这种体制转型、观念和格局也随之转型的形势下,《中国纺织报》恰恰起到了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传播行业政策导向、宣传行业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报纸的权威影响力也在行业系统逐步奠定。 ~年,集中宣传报道发展纺织品出口的方针政策和成功经验;年,连续发表一系列言论呼吁加强宏观调控,制止棉纺等行业的低水平延伸;年,着重就开发产品、拓展市场组织发表了一批深度报道;~年,先后围绕纺织部开展的品种质量年活动和国务院开展的质量品牌效益年活动组织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报道和言论,成效显著,此后,又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行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都包含着《中国纺织报》的一份努力。 30年来,行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中国纺织报》不仅见证,而且参与,甚至推动。举两例为证。 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要求从年起,用3年时间,压缩淘汰万落后棉纺锭,分流安置万下岗职工,实现纺织工业整体扭亏为盈,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其力度前所未有。 年1月23日,上海纺织工业敲响全国压锭第一锤,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压锭热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纺织报》不仅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报社多名记者随压锭小组亲历了很多个压锭现场,既见证了这史无前例的行业结构大调整,又亲身感受到纺织人壮士断腕的热血与奉献,写出了多篇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的新闻报道,如:长篇通讯《冀中大地的回声——来自山西压锭的报道》、《来自南京纺织压锭的系列报道》、“追踪纺织重地上海压锭调整之21万人大分流”等。年4月,国家纺织工业局政策研究室和中国纺织报社还联合召开了“纺织突破口宣传工作会议”,围绕突破口中心工作部署宣传要求,展开了历时3年的重点宣传。 上海首批12万旧棉纺锭在浦东钢铁(集团)公司被砸碎。 年,时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总经理的王天凯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纺织报》在那三年的战略大调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行业范围内统一思想、做好动员工作,宣传压锭要与改革、重组相结合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及时地跟踪、记录了各地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对全国压锭情况的进展从头到尾都有报道,很多都是记者亲临一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所作的报道。他同时谈到,当时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很多指示都是通过《中国纺织报》传到基层的,这对压锭精神和基层动态的上传下达,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从那时起,纺织行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中国纺织报》在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