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采访是每个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但有很多记者工作了几年,也并没有真的掌握采访的技巧,原因何在?可能是工作压力大而没空梳理采访工作,也可能是从没想过要把每次采访的体会都写进自己理论的书章之中。理论从实践来并能指导实践!今天我们就来给从事采访的记者朋友们支两招。 支招一:明确新闻特性和受众心理,在采访中找准自已的定位 1.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新闻 所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是对重要事实的传播。如果再说详细一点,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于最新的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进行报道或评述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简言之,新闻是社会信息的总称。 2.其次要正确认识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依赖性效应。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不是虚构的东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假报道是造谣。新闻的真实性特征,使之在社会上产生了依赖性效益。即是说,人们认为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了的事实是可信的。 快速性效应。新闻贵在新。要新,必须快,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事实报道出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新闻的快速反应越来越明显。电视现场直播将社会活动同步传播出来,微博使新闻原体与新闻受体的距离缩短到零。由于新闻的特殊处理,使身居千里万里之外的新闻受体往往比身临其境的人更清楚地知道事件的某些细节。 轰动性效应。任何一项社会活动,在它传播出去之前,其影响几乎没有;如果通过新闻媒介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社会传播,在社会接受传播讯息的最初阶段,便会产生出轰动性效益,这个轰动性效应的余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事件、萨达姆被捕、拉登被歼、李娜夺冠等等,通过新闻传播之后,立即引起轰动,产生出全球性轰动效应。 全息性效应。新闻覆盖面很广,一个重要事件发生之后,窄则在某个地区内,广则在全球范围都能通过新闻传播了解这个事件的真相。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人们通过电脑、电视或收音机,坐在家里便能了解赛场信息。 选择性效应。全球成千上万家电台电视台,通过成千上万个频道播发新闻;全球还有数不清的报纸,无处不在的网络,用无法统计的版面、时间和各种文字传递信息。但是,这种信息是通过选择之后传递的。同样,新闻受体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新闻和信息。 导向性效应。新闻是影响舆论的特殊工具,在某个特定环境下,它可以控制整个舆论。新闻报道对舆论的影响有时会波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比如现在,一些企业也充分利用广告来进行消费导向,千方百计引导消费者去买他的商品。 3.最后要明白受众希望从传播中获得什么 求力,即思想动力,从传播接收中获得精神力量。这种获得包括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和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长期的可称为精神教育,短期的可称为精神激励。例如,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传播受体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坚定信念,形成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明确的信仰而终身奋斗。短期的精神激励,能使传播受体产生必胜的信心,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向前!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激励,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战前动员等等。这两种教育除了接受口头传播外,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传播媒介的传播,而新闻传播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求乐,即娱乐的满足。大众从媒体传播中获得娱乐。例如欣赏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和娱乐节目等。 求新,即信息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多的尽快了解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这种满足,只能从传播中去得到。这是人们除娱乐之外对传播的第二大需求心理。这种信息需求心理因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不同,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往往偏重于娱乐需求。 求名,即扩大知名度。政界和商界人士对这种需求显示得最为强烈。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认识他,了解他,因而充分利用传播工具来“鸣锣开道”。通过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并随着传播的不断加强而使影响不断扩大。 求利,即经济效益。如果求名是社会效益的话,求利则是经济效益了。而经济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于是,远见卓识的实业界人士便充分利用传播工具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介将自己传播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接受自己,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支招二:采访必备技巧面面观 前期准备 熟悉采访对象。你应当对你的采访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所谓采访,一为采,二为访。采是采集众多的与本次采访活动有关的信息即背景材料,千万不要现场提“你多大年纪”、“从事这项事业多少年”、“有什么成果、成绩”等类弱智问题。许多采访对象不善言表;如果你充分掌握了他的情况,随意地同他们拉家常、讲故事、不时提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双方便成了知心朋友,他们自然愿意将精彩的东西告诉你。当人家不愿意回答时,要随时切换话题。 熟悉业务。事先要对与本次采访活动相关的业务进行必要的研究,弄懂一般术语。如果不懂,则不要自作聪明地谈纯业务问题,免得说外行话。可采取讨论式采访法,双方共同探讨。文章写好之后,请采访对象审核,把握技术关,不要急急忙忙发稿。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要多读些历史和文学书籍。这对于采访报道是很有帮助的。写文章关键是用好动词,语言与文风要有自己的特色,切忌套话、空话、老话。对于网络路语言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要追风。要开门见山,收尾干脆。努力使语言朴实无华,风趣盎然。特别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卸下思想包袱。不要以为没有罗列政治术语就是不突出政治,要用事实来说明观点;不要认为消息简单、好写,“五W要素”齐全就可以了,反正报纸上会发表的。绝不能抱这种任务观点,而应当有群众观点(为读者着想)、艺术观点(文章的体裁)和文学观点(语言的生动),努力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来,写一次,进步一次。每一次都不要雷同。 随时捕捉线索。要时时想到自己是记者,随时注意留心周围发生的事件,从中找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典型问题和典型情节。不要认为你那里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你没有去发现;不要以为自己下班了,可以不去留意新闻,新闻就在身边!不要让你的成名之作失之交臂。 采集背景材料。采访之前,要仔细了解你所要报道的事件或人物的背景,作到胸中有数,并作为背景材料随时采用,深化报道。如果对即将采访的东西一无所知,到了现场便采访不出什么门道。背景材料要运用要得当,一要注意为主题服务,不要把和主题无关的材料写进去;二要简明扼要,不要用得太多,喧宾夺主,用旧闻淹灭新闻;三不要形成固定的“背景地位”、“背景段落”,要根据有利于阐述主题思想、节省篇幅、吸引读者、活跃文字等原则,巧妙灵活地将背景材料穿插到新闻中去,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制订采访计划,准备采访设备。一些较大型的采访活动,采访前,要与编辑部一起共同制订一个采访方案,包括主题思想、文章篇幅、体裁、完成时间等等。要进行必要的设备准备,如照相机、录音机、电脑等。如果去外地采访。还要作好生活物质准备,解决交通问题,并及时与采访对象联系,提交采访提纲,确定时间、地点。一定要守时。道歉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湖北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编发)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