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玮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我参加革命之初为穷人谋解放,到建国后为人民谋幸福,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永远不能变。”从大别山到中南海,从将军到平民百姓,刘华清不改的是将军情怀,不变的是平民本色。 孤军北上,转战万里,勇当长征急先锋 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刘华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此时,他已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整整70年的心血。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作为原红二十五军老战士,刘华清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对这段历史做了一些重要的补遗:“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约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扶山寨打了一仗。”当时,红二十五军为了赶赴鄂东北,商定是否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已经连续冲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部队十分疲劳。刚到扶山寨地区休息,尾追之敌10个团就跟踪而至,形势十分紧迫。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鼓作气,将敌击退,毙伤俘敌约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之前,部队各级党组织向全体指战员讲形势,讲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当时提出的口号叫‘打远游击’‘创建新苏区’。当时我在军政治部任组织科长,这是长征出发前整编决定的。长征出发时的《宣言》是我亲自刻印的。同时还刻印了其他一些传单、张贴布告,书写标语等,对战士进行宣传动员。”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川县后,刘华清在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的领导下,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填入流行于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首歌曲的曲调之中。这首军歌从红军时代一直唱到了今天,唱遍了全国。毛泽东十分喜欢这首歌,说过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每当听到或唱起这支歌,就会引起刘华清的无限思绪,就会回忆起许许多多的往事……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时,先向西挺进。当时,国民党军5个师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队”已麇集在鄂东北,正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但尚未完全形成合围。我军适时而主动地实施转移,打破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蒋介石急忙调动3个团的兵力追击堵截,先后在湖北枣阳、随州一带,以及河南境内的桐柏、方城、卢氏等几个地区布置了封锁线,企图将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征的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途中。红二十五军人数虽少,但武器装备好,弹药充足,战斗力很强,指战员们都是经过多次战斗考验的骨干,个个能征善战。后勤、医院等保障单位也都非常战斗化,说走就走,说打就打,全军随时都保持着良好的战斗姿态。“11月17日,我军在一个叫朱堂店的地方突破敌人阻拦,当晚趁夜暗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初步目标。鉴于该地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较近,机动范围狭小,加之敌重兵压境,难以立足发展,遂掉头北上,向豫西的伏牛山区转移”。 “此时已是11月下旬,寒流南下,气温骤降,而红军指战员却衣着单薄,粮秣不给。但部队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顶风冒雪,向北突进。26日下午,我军正准备从方城独树镇附近越过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预先抵达在该地区的敌一个旅和一个骑兵团的阻击。同时敌“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1个师又随后紧追,形势相当严峻。那天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饥寒交加的战士们手指都冻僵了,有的枪栓也被冻住了。敌军乘机发起冲击,并分兵从两翼包抄,情况异常险恶。“在此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冲到最前线,发出‘坚决顶住敌人,决不后退’的命令,使我军很快稳住了阵脚。在他的率领下,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与敌军展开白刃格斗。当时,我就在吴政委的身边,也高喊着杀声冲了上去。正冲杀间,一颗子弹打在我的左腿上,我觉得左腿突然被谁狠击了一下就摔倒了,负了重伤。” 经过一番恶战,红二十五军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天黑以后,风雪大作,接着转为大雨,部队行动极为困难。但数倍于我的敌军仍在附近,天亮后必将发动新的进攻。因此,军领导果断决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带领部队迅速脱离危险区。紧急集合的命令一下,大家都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又顶风冒雪踏上征程。“这次战斗后,为了使部队迅速摆脱敌人,军领导决定让我和部分伤病员留在当地养伤,可是我不愿意离开部队,便坚决要求跟随大部队转移,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同意让我骑马走,得以跟上大部队安全转移。这件事情令我终生难以忘怀。”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绕到守敌空虚的保安寨以北地区,越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区。 红二十五军在西进北上过程中,途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军领导教育部队一面行军打仗,一面做群众工作,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部队每到一地,都要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决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刘华清回忆道:“年8月中旬,我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居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我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亲自到清真寺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因此,红二十五军在兴隆镇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还有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受到了回民和其他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诉说了红二十五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事情。“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毛主席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年9月初,红二十五军强渡泾河,经镇原、庆阳县境兼程前进,途中多次击败尾追的敌军,于9月15日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作战,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0月19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11月初在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会师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年10月,红十五军团随同西征红军攻克西北重镇会宁城。不久,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联欢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红军大会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那欢腾雀跃的场面,那团结胜利的气氛,至今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历历在目。” 关心部下,爱民爱兵,好一个“布衣首长” “我对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发过脾气,即使他们有点错误,也从没发过脾气,训他们。有错误,总是教育、说理。即使是较为严重错误,不是原则问题,也没有处分过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所以,一批批这些同志与我的关系都挺好。一二十年来,不少同志当过我的警卫员,工作过程中接受了锻炼,时间长了也学不到啥,不宜老在身边,再到地方去再锻炼为好。”采访时,刘华清这样说。 刘华清在河北打游击时,身边有个警卫员,这个警卫员的家里十分困难。“抗战胜利了,我说,你回家吧,打败日本鬼子都要回家了。回去照顾你的父母,你找个老婆结个婚,种地,安居乐业。”10年后,刘华清曾专门派人看望那名警卫员,得知他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还有几亩地,日子过得非常好,刘华清尤为欣慰。“他在战争年代跟我三四年,很有感情,同生死,共命运,把首长当父母、当亲人,什么都照料得好,吃饭、走路、休息……” 刘华清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一个秘书是上海人,他的父母亲年事已高,自己家里也没人照顾。“一个儿子给我当秘书,一个女儿(他的妹妹)出嫁了。家里有困难,没人照顾,我建议他安心转业到上海。”于是,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因为个人的特长到地方成为一家杂志的编辑,工作很得力。“其实,我舍不得离开他,他也舍不得离开我,我们是忍痛割爱呀。高兴的是,他在家乡干得不错,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一次,刘华清在上海考察,抽暇专门到这位昔日秘书的家看望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亲极为喜悦,说:“首长,非常感谢,感谢您的关心,儿子的工作安排得好。”刘华清却出人意料地这样应答:“我还得感谢您哩,您为国家养育了一个好孩子。”年5月,刘华清到上海检查身体,不见这位秘书来看望,不免惊诧。一打听,原来他因病住院了。于是,刘华清在详细询问病情后,由于抽不出空去看望,就让工作人员把自己带的钱送去元,以解其治病之需。 中国有句俗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有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的。“警卫员、秘书、炊事员、司机、保健医生,我希望他们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法制,不违纪,不犯法,现在市场经济,千万不能走弯路。他们风华正茂,不可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都那么正确,他们需要教育,需要帮助,需要鼓励,需要信任,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我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每每得悉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地方干得不错,刘华清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还经常与他们联系。有时他们也来北京看望自己的首长,“我们感情非常好,我也希望他们成长、提高、发展。要干得好,学得好,为人民多做好事与实事。” 刘华清在中央领导岗位工作时,曾多次受中央委托,代表党中央参加地方一些纪念庆祝活动,也曾多次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他都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少轶事在地方传为佳话。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八路军……”年1月,刘华清到延安参加纪念双拥活动50周年。在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的旧址前听到《拥军秧歌》,刘华清情不自禁地走进人群,和当地群众一起扭起秧歌来。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回响在杨家岭上空。在枣园,刘华清专门走访了当年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回忆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听说被称为“延河畔上不老松”“国防教育热心人”的老红军张文清家中有困难,他当即嘱咐军分区的同志一定要想方设法帮老人解决生活现状。 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尽管工作很忙,会议很多,但只要有时间,刘华清就会下部队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几十年的军队生涯,使他对基层官兵有很深的感情,在交往中与他们坦诚相对,心心相印。“他们的父母相信人民军队,把子弟交给了我们。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爱护他们。部队应重在教育、引导,从思想政治上关心士兵,爱护士兵。”刘华清对少数基层干部带兵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士兵极为反感,主张要以父母心、兄弟情关心士兵,对士兵成长进步负责。“干部只有爱兵,才有资格带兵,才能把兵带好。作为一名老兵,我有责任对基层干部进行传帮带,把我军的尊干爱兵的光荣传统传下去。” 每次到部队调研,刘华清总是设法争取多安排点时间下连队看看,多到基层走走。年4月的一天上午,他走进某部八连三班宿舍,战士们正在学习。他随机问了几个战士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及工作学习情况,大家回答得很利索,他也很满意。进而,他又临时提出到炊事班看看。炊事班正在准备午餐,菜板上放着中午准备吃的土豆、青椒、猪肉。刘华清细问了几样蔬菜、肉类的价格,并掐着指头算起账来。从战士的伙食标准、主副食的价格、农副业生产的补贴,到全连每月的消费总量、每人每天的平均数,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认为司务长讲得实在没水分,令人信服。在场的干部无不为首长关心连队伙食的情景所感动。 在刘华清办公室东北角,一座比例为1:35的长征二号LM-2E航天模型十分抢眼,它诠释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回,正待发射的火箭箭体被发现焊接部位有一些焊溜与咬边,需要补焊。由于涉及特殊金属材料、特殊物体的焊接,而且这些部位的焊接要求十分苛刻,一时没人敢应接。这时,只见一位技工头戴焊罩、手持焊枪稳稳走了过去。他来到巨大箭体旁细细观察焊接部位,然后娴熟地操起焊枪,对箭体进行整形焊接。所有人齐刷刷地注视着一道道刺眼飞逝的焊光,直到焊光突然停了,大家仍然盯着焊光消失的地方。经验收,焊接部位一次点焊成功,不但已焊透、焊牢,没有丝毫的气孔与夹碴,而且很光滑。“啊,焊接成功了!”刘华清不由得喊了一声,惊醒的人们一下子拥到焊接的火箭旁。“同志,你立了大功,为国家挽回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刘华清上前紧紧握住这位师傅满是油污的双手,连说感谢。从此,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与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交上了朋友。前几年,这位老师傅不幸去世,刘华清得讯后特意亲赴他的追悼会…… 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