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45期美术新闻

“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展”开幕式及专家论坛现场

本报讯?胡立辉?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强力冲击下,曾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和美术教育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无疑面临着重新思考自身角色与地位、特色与突围的问题。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任务要求下,探索“高师”美术教学内容的调整、美术教育方法的提高、美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和美术人才的培养等,亦变得同样迫切。

11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师大、南京师大、重庆师大、山东师大、广西师大、贵州师大、河北师大、河南师大、江西师大、四川师大、新疆师大、首都师大、云南师大、湖南师大、福建师大、浙江师大、江苏师大、安徽师大18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阿坝师范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赤峰学院、义乌工商学院积极参与的“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展”在安徽师范大学举办。

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朝深层发展,探讨新形式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取向。活动由特邀专家论坛、院长论坛(主题: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作品展及考察皖南古村落、校际合作交流4部分构成。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邵亦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师大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孔新苗,上海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大根,蓝道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艳遇中国首席设计师江绍雄和27所参会院校院长、教师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今天的艺术及艺术生产方式已然变化,那么,“高师”美术教育何以作为,这是所有“高师”人共同的命题。所以,一个更为广阔的对话平台在摸索中逐渐生成。年“全国高等师范大学美术联盟筹备会”在广西师大召开;年“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师大举办,那次会上,安徽师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高飞就曾基于自身多年“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经验,对会议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他表示,全国“高师”美院间应该建立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每年去不同的师范院校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仅限于学术研讨会、画展、作品集,还应该出论文集,不仅有教师层面的交流,还应该有学生层面的参与。

这次论坛的召开,让梦想照进了现实,18所“高师”美院和9所综合类院校齐聚安徽师大,夯实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盟的平台,研究并着手解决“高师”美术教育诸方面的问题。活动本身体现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前行正在探寻更好的模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介、新手段,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值得一提的是,今次论坛中特别推出的教师作品展,在论坛的形式与内容之外,深化了外延,为大家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带有地域和教学特色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话语参考。

谈到此次论坛的召开,同时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高师”美院工作多年的孔新苗认为意义非凡,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需要一个共同体,大家走在一起商讨共同的前景。他指出,中国的美术教育进入21世纪已跨入了“3.0”时代,当下“高师”美术教育应该直面“社会需求”,树立“学科自觉”,建设“专家队伍”,此3点也是这一论坛和“高师”美术教育最需要坚持的,其最终指向的是培养现代化、跨文化的“大美术教育”人才。

为期两天的持续讨论,成果丰硕。高飞分析说:“首先,此次论坛将‘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以明确的会议名称和形式确定了下来。其次,参会院校就‘高师’美术教育,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师范教育的特色问题;二是传统与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三是‘高师’美术教育必须凸显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承载地域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再次,会议确定了‘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将于年在济南召开,由山东师大承办。”

同时,此次论坛除少数几所师范院校因故未能参与外,可以说聚合了全国“高师”美术学院的所有力量,并且扩容了多家综合类院校美术院系参与其中,记者在现场也感受到了参会院校对于这一平台的热情,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体会更为深刻,他说:“我们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兄弟院校坐在一起,大家是不带任何功利目标的来支持这样一个平台和论坛。在这样一个看似没有目标,相对轻松、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反而大家碰撞出了很多共鸣性的认识,相信在今后一年一度的推进中,大家可以更快寻找到规律,延伸出更多内涵深化的议题。”

“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展”院长论坛现场

高师美院发展特色先行

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展综述

□高飞刘坛如

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展”在安徽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18所高等师范院校及9所综合性高校的91位美术学院院长、专家学者就全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专家论坛、院长论坛和教师作品展构成。

开幕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详细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史,以及美术学院的办学和发展历程,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成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代表全国高等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联盟组织方发表讲话。他介绍了高师联盟的情况,并表示举办该论坛不仅诠释了师范院校的责任和担当,也诠释了自由独立的师范精神和美术精神。

在专家论坛上,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邵亦杨首先作了题为《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报告。邵亦杨通过分享自己在参加卡塞尔文献展时,如何被艺术家TinoSehgal的作品《Thisvariation》所吸引的经历,引出了从我看、我被看、我看和我被看3个阶段看待当代艺术的问题。随后,她结合隋建国的《被限制的运动》、展望的《无所遁形》、徐冰的《背后的故事》等作品,进一步论述了如何解读当代语境中的艺术创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新苗发言的题目是《历史与机遇,建设中国美术文化3.0版》。他将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为3个版本,从文化命题、教育目标、实践理念、知识生产4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当下美术教育的任务应该是衔接“社会需求”,树立“学科自觉”,建设“专家队伍”,培养现代的、跨文化的“大美术教育”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大根的演讲题目是《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使命、问题与对策》。他结合“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改革”和“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现状,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有什么样的使命?第二,面对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高师美院的使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美术教师,应该从教师资格条例和美术课程标准两方面予以解决。高师美院必须更新观念、调整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反思和研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形成高师的品牌和特色。

蓝道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艳遇中国首席设计师江绍雄探讨的题目是创新。他认为,创新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人性是创作的最大源泉,创作者应该保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助力创造力的成长和显现。最后,江绍雄讲述了他的“创意三字经”,传达了创新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价值源泉这一理念。

在院长论坛上,来自全国27所高等院校美术学院的院长就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教育联盟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高飞希望全国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论坛能够届届相传,充分探讨美术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其他各高校的院长也纷纷为中国高师美术教育建言献策,论坛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美术教育要保留地域性特色,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美术师资,美术师资培养应该保留其地域性特色,不然很难出优秀的人才,这实际上是对民族审美素质培养的一种担当。二是师范教育课纲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和质量、地区文化上应具有差异性。三是美术课程教育标准应该打造学科特色,争取办学空间,给所有院校一个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他倡导下届美术论坛能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进来。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提出了当前美术教育现状存在危机感,从事美术教育的师资部分来自非师范类专业的问题。他说,现在的美术学院专业建设中非师范专业已经扩展了很多,但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除了美术教育专业外基本上还是按照美院模式去教学。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方面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胃口;另一方面,年轻教师有很多自己的观点,其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囿于各种原因而受到限制。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杜旭光首先介绍了河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课程实施中的得失。然后,他分析了高师美院教学与专业美院教学的区别:因为学校环境、课程设置不一样,师范专业学生不只是学习技法,还应该懂得怎样去教学。在引进师资方面,怎么能让教师既注重技法又注重教学手段和策略,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最后,他建议该论坛今后多设置模块,如技法展示的研讨、史论方面的研讨等,以促进更多的借鉴交流。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惠剑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制度一体化、模式化的现状很难改变,原因有:首先,中国教育体制是模式化管理,按照一个模子来办学,各个学校办学都是一样的。其次,想创新、创造很难,想办出特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希望兄弟院校间取长补短,加大创新意识,培育自己院校的优势,办出自己院校的特色。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徐建勇提出,要办出学院特色,需要在两方面下气力。一方面加大区域性、地域性的美术教育的研究,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培养师资方面,建设好人才队伍。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认为,师范大学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但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既没有专业院校的专业性和积淀性,又没有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资源。所以,师范大学的美术联盟应建立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现在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师范专业,师范类只占30%~40%。在这种情况下,要办一个区域特色型的师范教育是有挑战的命题。他希望大家注意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还要彻底了解国家文化方略。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田军对全国高师联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首先,全国高师联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口号、特色等。联盟可以制定一个规则,既能够兼容多样性,又能够有各自的特点。其次,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应具有特色,把地域文化导入到学科建设中,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再次,就是有关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路径的问题。比如,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于:要不要看传统、怎么看?是否要把“当代”引入课堂?最后,他建议高师联盟能够有明确的主题,每年的论坛根据主题进行前期准备,相对理清线索,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谢雱认为,师范类学校的变化一直不大,虽然高师美院在基础教育上赶不上专业美院,但在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上做得较好。对于师范专业来说,师范论坛形式需要多样,除了已有的论坛形式外,还需要多一些主题性论坛。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望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针对美术学专业中的部分今后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设立所谓的“精英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其在今后求职中占有优势;另一批将来想当艺术家的学生,专门学习油画、国画等专业。同时,他表示,师范大学不应妄自菲薄,关键是怎样强化这些优势和特点,去契合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比如,山师成立了当代水墨研究中心,并在今年提出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蔡光洁认为,应建立区域特色型师范大学,要允许差距的存在,不能用大一统的模式发展,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完成每个学校对我们的各项要求。此外,具有明显优势的学校,给其他学校一些支持,促进相互的沟通,共同进步。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福明认为,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我们就要大胆去做,美术类的学科建设要为学生多想一点。另外,关于当代艺术怎样才能融合到课堂教学,这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把握分寸。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陆丽娟提出,美术学院应该将发展与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理念的主题贯穿始终,随着现在媒介环境和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提高和优化,新的创作环境正在形成并被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全身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xw/96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