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长沙落选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大败因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以来,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八城拿到入场券。 如果十大国家中心城市名额不变,中部地区两名额至此尘埃落定,剩下两个名额极可能分别在西北和东北诞生。谜底揭晓前,综合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大网络论坛的分析来看,如果中部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毫无悬念,而如有两个名额,那么武汉之外,长沙呼声最高。原因是万亿俱乐部以下的城市中,长沙的GDP不仅高出郑州多亿元,而且以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起的“中国装备制造之都”具有强大的产业实力。 郑州城市印象 从目前的网络舆情反馈看,郑州击败长沙令大多数人意外。有意思的是,河南本地和湖南本地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大部分河南网友惊诧于郑州何时追上了北上广,相当多的长沙网友则觉得由于距离武汉太近,长沙落选并不意外。 郑州为何能够逆袭长沙,抢走“国家中心城市”之位?不如换个思路,看看国家中心城市究竟有什么实质要求,再与之对标,看看长沙的不足。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指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也就是说,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能力、产业引领瞄准未来的创新能力以及带动周边区域提升的辐射能力。这三者,恰恰是大长沙的短板。 首先看开放能力。国际贸易是国际竞争的关键,郑州则是中部六省外贸第一城。作为中原地区的大商都,郑州的重要性近年来愈加凸显。年,郑州外贸进出口完成.3亿美元,同比增长23%,高居中部六大省会第一名,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四。反观长沙,尽管省会+区位交通的优势明显,工业实力强劲,但商业领域依然是乏善可陈,其商业意识、开放思维甚至落后于一些三四线城市。 再看创新能力。长沙对武汉依赖性较强,缺乏对未来产业的布局。目前传统产业基数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创新力亟待提升。长沙名医名院云集,手握好牌却无力创新,反被武汉率先完成智能医疗、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 最后看辐射能力。长株潭一体化的提出已超过十年,但进程缓慢;即便是在大长沙内部,支撑起长沙多亿元GDP的总量中,长沙城区的贡献力度还不如其他几个县、市,在湖南人的眼中,长沙更多是长沙人的长沙,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能力不强,而反观郑州,把整个河南纳入1.5小时交通圈,被称之为大中原的郑州。 三一工厂 除了上述三大能力的比较之外,长沙在城市营销中也存在败笔。对娱乐产业抱有自负的长沙,一度提出打造全球文化中心这类的口号,这远远超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范围。必须强调的是,失意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意味着长沙的必然失落,长沙成为中部地区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第二城毫无悬念,但对长沙而言,何时才能走出“双子星”中武汉的光辉,才是长沙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如此,中国装备制造之都,终有真正崛起的那一天! 文/李乾韬 长沙合肥为何落选国家中心城市?长沙城市印象 中部几大省会城市都曾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表现出期待,其中最激烈的“争夺”在武汉、郑州、合肥、长沙这四座城市间展开。 遍布武汉大街小巷的“复兴大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横幅终于坐实。 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标志着中部地区有关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定。 此前,武汉积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合肥、长沙也都显示了较大的热情,最终花落武汉和郑州,合肥和长沙错失机会。对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的定位,规划称“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 合肥城市印象 另外,规划给中部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中部将成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中部崛起十年来的成绩,从到年,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位居四大板块第二位。 何立峰说,经过十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 一中心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四区是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其中关于制造业中心的定位,最受产业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