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神汤,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中医祛湿健脾的名方,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 清代名医黄元御称其“固本培元”。固本就是固护脾胃,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康,湿气就不会有了。 四神汤,顾名思义,“四神”分别指的是:茯苓、山药、莲子、芡实(或薏苡仁),芡实和薏苡仁可以二选一,也可以两种食材都放一点,打粉或者煮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方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床上一些中医大夫开方时也喜欢用它。 上个月有个女大学生来看诊,才20岁出头,本该是精神焕发的年纪,看着却没有一点儿精气神儿。眼袋很重、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这是典型的湿气重的表现,再一问果然,说自己最近胃口也不太好,浑身困重没有劲儿。 我在四神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更适合她现在的症状和体质,调理后复诊舌苔改善了不少,胃口有好转,脸上也有气色了。 这里还是要老生常谈一下,中医调理讲究辨证,建议大家在专业大夫的指导下使用。 四神汤是如何调理湿气的?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平能治水,所以能健脾胃祛湿气;茯苓祛湿为其长;山药补虚为其长;莲子养心安神,而薏仁擅长清湿热。所以说四神汤集化湿、补虚、清热、镇水为一体,一点都不为过。 茯苓于松根下生长,而松柏四季常青、饱经风霜,茯苓自然吸收着松柏的灵气,因而被称为四时神药,靠着健脾祛湿在中医界“扬名立万”。 中医说给邪以出路,邪气即湿气,人体的出路是膀胱,茯苓通畅小便,从而排出体内水湿。 薏苡仁也是帮助脾胃祛湿的,但薏苡仁会有些许微寒。高温作用下,谷物的焦香更容易散发,经过炒制后的炒薏苡仁要好很多,焦香入脾,更受脾胃欢迎。 薏苡仁也是我经常会建议给咽炎患者的一个食疗,也是因为它祛湿、健脾、化痰的效用。 芡实和莲子一样,都是圆滚滚的外形,圆在中医里象征着饱满,而脾胃属土,土地最需要饱满,故能补虚安神。 山药健脾。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不论内湿外湿,皆是脾虚不能运化所致。山药在土里吸收的是土灵之气,土代表脾胃,山药有至厚的土气,故能健脾。 为什么中医讲祛湿要先健脾?湿气的根源还是与脾有关,脾是身体代谢和运转的部位,脾虚则百病生,脾胃虚弱,身体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就会变差,产生湿气,湿气日积月累就会蕴化湿邪。 湿邪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中医称之为“百病之源”,会大大阻碍到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还不容易排出体外,人就会容易生病。而想要祛除湿气,关键是从根本上切断湿气生成的源头,也就是脾胃,所以祛湿一定要先健脾。 现在这个季节,尤其适合健运脾胃、温养阳气,所以大家祛湿也要尽早提上日程了。 对照下面湿气重的表现,你有没有中招?1.舌苔黏腻。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舌头,舌头很胖,舌边有齿痕,而且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白苔,就说明湿气重。 2.头部昏沉。起床后面部浮肿,脑袋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还容易疲劳,总觉得睡不够。 3.大便不成形。大便黏腻不成形,容易粘马桶,总有“不尽”的感觉,是典型的湿气重的表现。 4.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吃东西较少,吃完后不容易消化。 5.皮肤方面的问题。比如皮肤粗糙,湿疹,荨麻疹等。 以上症状如果你占2条以上,就代表你的湿气问题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