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现代医学中基本上就需要终身服药,这时就可以试试中医,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当时称为“消渴”。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历史是很早的,并且中医一般不盲目追求降糖,而是讲究调理身体,从根本上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体型偏胖,在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后得知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因为工作原因,平时为了应酬会经常吃大鱼大肉,肥甘油腻之物。 后了解,患者平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平时感觉全身困倦,经常头胀肢沉,睡眠倒是还行,大便尚可,但小便黄。检查显示腹壁脂肪肥厚。测空腹血8~9mmol/L 我看他苔薄白,质淡胖,边齿痕,脉滑。于是我诊断为消渴病,也就是2型糖尿病。辨证为气虚痰浊证。治疗思路就是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于是开方:苍术,生薏苡仁,生麦芽,生扁豆,绞股蓝,鸡内金,葛根,生山楂,怀山药,丹参,生黄芪,荷叶,决明子。嘱咐患者回家后按时服用。 等到二诊时,患者自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重的情况稍减,大便偏溏,纳开。我又观他苔薄白,质淡胖,边齿痕,脉细滑。于是我让他坚持服用。又过半个月三诊。患者自觉神清气爽,神振,乏力、少气懒言等诸症均减。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血糖控制稳定,5~6mmol/L。后续随访并无升高。 该患者的情况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平时饮食不节制,多食肥甘油腻之品,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痰浊内生,故体型偏胖;而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失调,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故见头胀;湿性重浊黏腻,故见全身困倦,四肢沉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苔白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滑。证属消渴病气虚痰浊证,痰浊之邪难以速去,本方久服可见疗效,还能改善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发文集龍卡瓜分百万现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mt/162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