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刘 伟 年10月出生,河南信阳人。现为中国文艺家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中国铁路书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作品获全国文联书展最佳作品奖,全国职工书法展三等奖,全国铁路书法展一等奖,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湖北省“楚天文艺”书法金奖;多次入选国展,参加全国铁路十人书法展。年获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出版有《刘伟书法作品集》。 墨染衣袖自留香 ■张建才 河南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精英辈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如今,信阳之青壮隽人、文艺才子,若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刘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刘伟走上书法之路源于绘画,他小时候喜欢绘画,其爱好一直保持到高中。一天,他画了一幅习作给父亲看,父亲说“画得很好,但落款题字太差,与画作不协调”。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艺术道路,从此他全力练习书法并痴迷于此而不能自拔。 从事书法需要天赋和悟性。刘伟无疑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无论临习哪本法帖,他都能够做到形神兼备。除此以外,刘伟还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曾研读诸多书法专著,虽然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但他深谙“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在汲取古人优秀书法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应该说,书法是一项孤独漫长和自由写心的艺术,这不仅表现在寂寞和静谧中的孜孜以求,也通过书法的创作释放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无比挚爱。 中国书法讲究神、气、韵、逸、真,真正的书家各有境界。刘伟的书法,蕴含浓郁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他抱璞守真,注重个人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所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间,刘伟潜心墨海,临池挥毫,在墨海中坚定精神。他从汉隶《乙瑛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入手,以正确的学书方法领悟其精髓所在,对于王羲之的欹侧之势,米芾的“沉着痛快”之风和提、按、顿、挫用笔之法,等等,都有深刻体会。 刘伟和现代很多年轻书法家一样,不拘守一家一派、一门一户,而是出入各家,融汇碑帖,杂糅古今,可谓集百衲衣于一身。他认为略知古人碑帖的“皮毛”,只是达到“形似”;步人后尘,不为上乘。为此,他秉持“汲古问今、创新求变、笔随时代、形神俱丰”的书法理念,时常认真聆听书法名家的高论,虚心接受书界同道的意见,日复一日地揣摩、临池,在书法艺术苦旅中艰难求索。他甘于寂寞,固守自己的沉静家园,把书法作为自己传情达意的载体。细细欣赏刘伟的书法作品集,行、楷、隶、篆等多体皆善。行书如行云流水,饱富气韵;楷书温情脉脉,俊秀利落;隶书洒脱舒展,顾盼多姿;篆书下笔果敢,立意高古。 今天,刘伟取得的成绩,不单单是一种偶然,与他的天分才情、学识修养、刻苦努力密不可分。刘伟从事行政工作,事务繁忙,但他信奉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理念,并没有因为对书法的追求而懈怠本职,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忘却书法。按他的话来说,他在意的是研习书法时的精神自得和修身养性。察万象之微,探墨海之妙,挥胸臆之快,抒人生之意。这便是刘伟对工作对书法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 瀚海茫茫勤能渡,墨染衣袖自留香。相信刘伟凭借自身的优势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系中国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刘伟作品选刊 行书听浔阳条幅 隶书条幅 谷岩奥拔长相与,水月随和乐过从。 楷书节临《元暐墓志》斗方 隶书千岩万壑斗方 草书条幅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笔成冢,墨(落“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落“作”)索靖。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 局部 扫白癜风的图片白癜风早期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