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互联网治理的思路、模式、路径有哪些改变?

新传播革命如何影响并重构了全球网络空间新范式?

年中国网络舆论场呈现什么特点?在舆论转型与网络社会研究中有什么新动态、新取向?

如何有效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城市治理,打造政务服务新系统?

这些问题,在12月16日由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合作举办的首届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高峰论坛上被一一提出、讨论。

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右: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

专家观点

焦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对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提出了“三个协同”的目标,即“多学科协同,构建网络研究的创新范式;多校协同,打造网络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多领域协同,广泛凝聚政府部门、学界、业界的智慧力量。”

专家观点

孙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

新旧媒体的融合与转型推动两个舆论场开始迅速交融,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信息扩散能力在新旧媒体此消彼长的竞争中快速增强,网络舆论进入科学化调适和引导的新阶段,开展互联网治理“跨学科、跨地域、跨院校的交流合作”正当其时。

专家观点

朱咏雷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

以“上海发布”为例,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治国理政思想在上海的实践。提及网络理政,朱咏雷认为,创新服务途径、提升城市治理手段和能力、整合优化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是“上海发布”坚持的方向。

专家观点

孟庆国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互联网推动了政务服务范式的创新,重构和加强了原有的服务渠道,使服务方式从政府单方面供给走向平台嵌入、群众参与,同时用户参与服务促使了政务服务模式的重构和评判标准,促使政务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专家观点

何艳玲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互联网带来的开放和原有治理模式的变革、冲突和原因,并提议政府应制定更为精准的政策、调整结构、建设更为有效的沟通渠道,以更开放的方式和心态,建构起新的治理模式。

专家观点

李良荣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年,微博重回高地,成为最重要的舆论场,同时和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sh/13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