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关于沈因洛老先生的报道多了起来

昨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这位老党员的先进事迹

?

《人民日报》今天在“时代先锋”专栏推出《“丰碑”前的对话》,诠释沈因洛78年不改初心的忠诚、拼尽全力干事业的担当、“活不争利,死不占地”的干净。

《光明日报》今天以《大爱铸就赤字丰碑》为题,用“纯粹的人”“铁面如钢”“大写的爱”三个部分,讴歌沈因洛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新华社1号推出长篇通讯《一棵树、一株草、一杆秤》。用“一棵树”比喻沈因洛“咬定青山不放松”,用“一株草”比喻他“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用“一杆秤”比喻他“称出求真务实好作风”。

《中国组织人事报》今天以《一片丹心向阳开》为题,从“心怀信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三个方面追忆沈因洛。

《经济日报》今天以《坚守共产党员的本分》为题,勾画严把廉洁关、作风如秤砣、心中有群众、涵养好家风的沈因洛。

那么,

沈因洛到底是谁呢?

湖北新闻(ID:hbxwwx)也曾报道过沈因洛,推荐阅读:他到95岁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党章。

心怀信仰,对党如赤子般赤诚

“共产党人要学习大政方针,多关心国事省情,否则就跟不上中央和时代的步伐。”“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一直要学到马克思召唤的那一天!”这是沈因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家中书柜里,放满了他的学习辅导资料。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系列文本,红色水墨笔勾划的波浪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标记符号随处可见。

每当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领导作出重要讲话,有关的单行本一经出版,沈因洛总是催着秘书尽快去买。有时,秘书劝他:“过几天单位就会下发,何必自己多花钱呢。”他摇摇头:“等发下来再学就晚了!”

沈因洛同志(中)察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新建的学生公寓

求真务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部队初到武钢,沈因洛不懂生产经营。为了尽快摸清厂情、掌握业务,白天,他不知疲倦地到一个个车间转,在生产现场向一线工人问计,了解情况。晚上,他到处拜师,请青年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业务干部给他讲课,每晚都要学到10点以后,持续了大半年。

沈因洛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定要先把情况搞清楚再搞工作。

即使到年离休后,沈因洛仍保持着到处调研的习惯。“除了去武钢外,他最喜欢往农村跑。基本上每两个月出去调研一次,短则两三天,长则一周。”司机吉胜说。

年,他93岁了,为了核实报纸上沼气利用的一个数据,还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专程去湖北省农业厅调研。

沈因洛同志(右)在钱学森纪念馆二号展厅参观

心系群众,在奉献中点亮生命霞光

武钢有一条路叫“沈因洛路”,因为有职工反映从白玉山农场到工厂上班,路程远,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容易发生事故。沈因洛听到反映后,经过实地调研,提议修建白玉山到厂前的水泥路,并开设通勤车。

离休后,他订下规矩,每年拿出一个月离休费,分别捐给湖北省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捐钱捐物。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家人发现了张捐款收据。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老了,为国家做不了什么贡献,只能尽这点微薄之力了!”

年8月16日,当时《人民日报》第三版刊发了《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倡议者有24位同志,其中就包括沈因洛。

年2月20日,沈因洛告别人世。去世3小时后,他的遗体被移交红十字会。

沈因洛与“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许大卉亲切交谈

沈因洛,这位有着78年党龄的老共产党人,忠诚信仰,勇于担当。

湖北新闻官方出品

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洽谈合作事宜

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文编辑:杨帆

视觉创意:梁意

本期主编:李悦

湖北新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sh/13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