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从一把泥刀走天下,到十大建筑名片响四方;从常年徘徊全国中下游,到总体实力稳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过去30多年里,湖北建筑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最近五年,我省建筑业保持了年均千亿元的增幅,去年总产值超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逐步从一个传统基础产业发展成为一个支柱优势产业。湖北也正从一个建筑大省迈向建筑强省。 燎原之火——一群昔日的“泥瓦匠”,盘出万亿元级大产业
年高考,新洲小伙刘先成落榜,回家跟着师傅学泥瓦匠。泥工、瓦工、抹灰工……他把每个技术行当都做了一遍。3年后,凭着过硬的技术,刘先成从一个泥瓦工成长为建筑队工程预算员。7年后,这个24岁的年轻人,当上辛冲建筑公司(新八集团前身)的企业法人。如今,新八集团已进入全国前强民企,连续两届名列湖北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榜首。 年,又一名新洲小伙夏汉桥开始了自己的打工之路。“刚开始,干的是建筑工地上最简单、最辛苦的活——挑土方。”夏汉桥回忆说。几个月之后,有文化、脑子活的夏汉桥就做起了电焊工,然后是较有技术含量的泥瓦匠。 挥汗如雨挑土方,热浪滚滚拿焊枪;眯着眼睛看点线,挥舞泥刀砌砖墙。打工6年,夏汉桥几乎干过建筑工地上所有的工种。岁月磨砺中,夏汉桥也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小工慢慢成长为项目经理、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如今,他已身为卓峰建设集团董事长。 一把泥刀走天下。夏汉桥的经历,是无数湖北建筑从业人员的缩影。仅他的老家新洲区,十余万人投身建筑行业,催生出多个项目经理,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数列全省区县之首。 新八建、新七建、新建总、新十建、常阳新力……一个个响当当的建筑企业品牌应运而生。一群昔日的“泥瓦匠”,盘出百亿级的大产业,如今新洲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建筑之乡”。 而放眼全省,正是一批批“夏汉桥”们走出家门,组成了多万人的建筑鄂军。如今,他们奋战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工地上,创造了一项项工程奇迹,改变着一个个城市的天际线。 30年默默耕耘,湖北建筑业由小到大,不断成长。年,全省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额.08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增长22.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长21.5%;完成竣工产值.96亿元,比上年增加.89亿元,增长1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2亿平方米,增长2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2亿平方米,增长11.43%,总体实力稳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 勃兴之路 ——从全国中下游到全国第一方阵 湖北建筑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的是一种不断加速的过程。0年,湖北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居全国中下游。7年总产值跃升至亿元,去年达到亿元,每年以千亿元级的规模递增,年均增幅26.6%,排名从全国第九位跃升到第四位,稳居中部第一。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省建筑业克难奋进,完成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9.1%。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7年-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5%提高到6.8%;税收由77亿元增加到亿元。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成为了吸纳就业的“大户”。建筑业带动了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和30多个大类、0多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的建筑材料生产加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一批产业集群也已成规模。以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铁四院、省交通规划院、武钢等10多家代表企业组成的“武汉建桥军团”,形成从设计、施工到钢梁制造的造桥“一条龙”全系列产业链。迄今为止,全国七成以上的桥梁都是“武汉造”。以武船重工、中建钢构、团风钢构为代表的中部钢构集群在新型钢结构建筑市场不断抢占行业制高点,黄冈窖炉年均完成产值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石首防水占据国内55%以上高端市场,孝感建筑业外埠劳务收入占比80%以上;大冶园林古建在全国同行市场拥有50%的份额。 全省勘察设计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从业人员近10万人,勘察设计企业多家,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全行业注册人员10人,全省具有高级职称的勘察设计技术人员人,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勘察设计大师28人。现有工程设计类综合甲级企业6家,工程勘察综合甲级企业20家,均居全国前三。中冶南方、铁四院等8家企业进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百强企业,已迈入全国工业勘察设计行业第一方阵。 唱响全球 ——一大批世界级“高、大、精、尖、特”项目在建筑鄂军手中变成现实 7月18日,中国和阿根廷两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总统府,正式签署圣克鲁斯河奈斯托尔·基什内尔总统水电站和豪尔赫·赛佩尼克省长水电站融资协议,这标志着阿根廷历史上的最大工程项目前期主要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即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这个项目合同总价亿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最大水电工程项目。而承接这一项目的是总部设在湖北的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这是中国建筑企业的新成就,也是湖北建筑业的光荣。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研究制定区域开发战略,加强与省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企业开拓外埠市场提供有效政策、信息服务,激励建筑企业到热点区域和利润点较高区域、海外境外去抢占滩头,承建了一大批“高、大、精、尖、特”的工程项目,共创勘察设计国优奖项、勘察设计部优奖项、鲁班奖87项、国优工程奖35项、詹天佑奖42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项。 目前,全省共有多家施工企业涉足省外建筑市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拓展海外。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形成了我省建筑业外拓市场的优势板块,同时还拓展长三角、珠三角、黄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市场,省外完成施工总产值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1/3。90多家建筑企业取得对外工程承包资格,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向度排名全国第五位。 双轮驱动,助力成长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生动范本
对企业严格的要求和对建筑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促使湖北建筑业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源。今年7月,省住建厅与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颁布《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创优奖励实施办法》。办法实施“优质优先”、“优质优价”奖励,鼓励企业不断提高建筑质量。“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坚持‘扶持一批’(专业、劳务等特色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稳定一批’(发展势头旺盛的大企业),通过做强规模企业和做大产业集群‘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支持发展核心竞争力强的建筑产业集群。”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三个一批”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省产值过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余家,70多家建筑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26家建筑施工和勘察设计企业荣登年湖北百强企业榜单。一大批本土企业茁壮成长,高等级资质企业逐年增加。 在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省住建厅还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了30多家市场行为比较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跟踪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形成湖北建筑业企业发展梯队。对想做大、能做强、发展势头好的企业,加大重点扶持、靠前服务力度,为企业提档升级创造条件。 省住建厅以精品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的工程质量监管,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分户验收和质量责任永久性标识制度,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先后颁发了一些技术标准、指导意见,营造全员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连续5年,省政府对我省建筑企业获得“鲁班奖”的项目给予万元的奖励。一批大中型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拓展地铁、桥梁、公路、市政建设等高端市场领域;高技能和管理人才队伍、劳务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省有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29名,数量居全国第三;湖北劳务享誉东北、华北建筑市场。中建三局等龙头骨干企业创新运用BIM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提高了企业的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今年5月份,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我省被列为全国质量管理标准化试点地区。 为了集聚生产要素、营造诚信环境、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整体效益,省住建厅于年11月15日成立了由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材料生产厂家组成的湖北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进一步形成“大建筑”产业一体化联动的协作机制。成立联盟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市场规则,帮助联盟成员解决在联合拓展市场、联合投资开发、联合生产建设、联合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在校企合作、银企合作、各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日趋踊跃。 转型升级再铸辉煌目前我省建筑业产值虽领先中部,但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地区早已突破万亿元。与强省相比,我省本土建筑企业机制不活、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发展质量不够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以及专业管理人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此外,我省建筑市场还面临着秩序不够规范,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行业监管力度和服务水平亟待加强等问题,实现全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建筑业向万亿元产业迈进,为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新的贡献!”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说。 首先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建筑业湖北品牌。其次是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动投资研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发展,做大做长产业链条。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五是加强监管服务,切实解决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为建筑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服务环境。 按照目标规划,到年,湖北建筑业总产值将突破1.3万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以上,省外产值超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增加值突破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以上,全省培育15家建筑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形成百亿元建筑企业群,扶持2~4家有实力的建筑企业上市。省、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占当年竣工工程的15%以上,创国家优质工程15项。工程监督覆盖率%,工程竣工备案率93%以上。推广新技术20项,建立新技术示范工程80项,编制省级以上工法项。信息化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捐资助学擦亮建筑企业爱心品牌 自0年由楚天都市报与团省委、省青基会联合首次发起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以来,荆楚建筑企业爱心助学活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截至目前,这一大型公益活动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共募集善款1.1亿元,为3.5万余名贫困大学生解燃眉之急,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助学活动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众多建筑企业倾注了他们的爱心:新八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卓峰建设集团、武汉常阳新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祥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年的捐资助学仪式上,以万元的认捐金额创下14年来新高。作为“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的老捐方,去年他们有万元善款直接注入“十四助”活动。10多年来,新七建设集团的慈善之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截至去年,该企业已捐出0余万元,用于社会各类公益慈善。 新八集团年捐款.万元,超过年万元,也创下该企业历年爱心捐款新高。近10年来,该集团连续参与“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已成为这一品牌公益活动最给力的参与者之一。集团和员工还积极参与助残、救灾、扶贫等各项公益事业,捐款累计已超过万元。 关于恒信国通()每天想看精彩文章,怎么办?长按下图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灏戦挶鍟?骞夸笢鍝簺鍖婚櫌鐧界櫆椋庣枟鏁堟瘮杈冨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mt/80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