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彤,上海市人。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詩赋委员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华辞赋》特邀编委。多年来,从事诗词联赋创作和理论研究。长期担任全国性诗词联赋征集活动之终审评委。《联律通则》《清联三百副》等典籍之执行主编之一。 楹联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叶子彤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亦可称之为“国学”,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对于民族历史和社会伦理的理解,以及个体生存方式与艺术创造的各种知识。中华文化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一门“学术”或“学科”,而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往后就是随着生活实践而衍生出来的包括古文、诗、词、曲、赋、对联、国画、书法、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灯谜等文艺形式,传统节日,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等各种民俗,还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华传统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值得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