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孺乾《国家表情》纸本重彩19×cm

钟孺乾:为艺独特,做人随和[编辑/陈卉][采写/陈卉、李芳][资料提供/钟孺乾艺术工作室]

对钟孺乾来说,画室是“安魂之所”。没有比画画更让人快活、享受的事情了,因此,他把画室命名为“第一天堂”。约见采访之时,钟孺乾正站在画室中央,琢磨着墙上几幅作品,时值盛夏,空气闷热,他穿着一件深色T恤,瞟眼一看很是普通,细究起来,衣上图案还颇有讲究——是女儿一手设计的系列漫画形象,叫“裤衩先生”。钟孺乾低头看看,一边介绍一边笑道:“很有意思。”这一笑,镜片后的眼睛弯起来,满是轻松愉悦的光。钟孺乾爱笑,尤其爱大笑,笑声爽朗恣意,极有感染力。彭德说他是“生得不高不矮不黑不白不胖不瘦不跛不驼不瞎不聋,天生的只会笑话他人的俊男。”

他笑称自己近来有点“堕落”,在自家天台种了各式瓜果蔬菜,所以给家里的书房起名“瓜斋”。虽总也种得不理想,却会兴致勃勃地在博客里记录植物们的生长和花期,偶尔关心小区旁边工地随着施工渐渐消失的绿色,发出对这个时代悠悠的一声长叹。花甲之年的钟孺乾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新奇感和艺术家独有的敏感。

钟孺乾的博客很有名,两百多篇博文,沿用统一的名称:公启书,意为写给大家看的公开信。这些文章言辞温文平淡,极是熨贴人心。等真正与他接触,才突然觉得每次看他博客的感觉,与今天这般对坐聊天一样,亲切而自然。军人出身的他坐姿端正,神情松快惬意。空气里氤氲着金骏眉的清香,和画室特有的书香墨香混在一起,不浓烈,却又比平淡多一丝味道。就像眼前的人一样,生活过得平凡平淡,但却颇有滋味。

钟孺乾《老书生》纸本水墨45×43cm01

艺术家是那些不顾一切做艺术的家伙,穷通不计,褒贬不惑,道也罢技也罢都从过程带出。从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艺术家。

钟孺乾·公启书(70)我说“艺术家”(-1-5)

钟孺乾四十岁前不敢说自己是在“搞艺术”。那时在军队任职,创作对他而言,是工作,因此只敢称自己是文艺工作者,只有自由创作之后才觉得,“恩,这是在做艺术了”。

他的画室里,满墙满地都是画,可以随时随意处置,认定、修改或者毁掉。钟孺乾作画全凭想象力、敏感和眼界。没有严格的计划性,容许误差,尊重偶然性,所以有“随意幻化”、“浑然天成”的效果。他每一张完成的作品都要经过数易其稿的过程,而完成的标准,是质量,是钟孺乾自己的感觉,感觉不对绝不将就。在《从迹象到境界》这本自传体的书中,对撕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有这样的描写:他边撕边念嵇康的《与山涛绝交书》:“……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俨然是个郑重万分的仪式。

钟孺乾80年代就开始个人艺术语言上的探索,作品色彩浓烈厚重,落笔如同柔术般扭曲,在色、墨叠成的神秘、奇幻世界里,点、线、面的舒展都似乎带上了某种有韵律的节奏,虚实相生,若有似无。画中人物体态表情夸张,又颇有灵性,鲜活地随他笔墨起舞,透着一股诗意的幽默。而他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与画面呈现的灵动又截然不同,十二分严肃认真。年,钟孺乾出版《绘画迹象论》,首创迹象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







































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mt/107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