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 文学史上最难得的见证 雨云 收到夏志清编注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⑴,如获至宝。这本书收录了三十多年间夏志清与张爱玲的一百一十八封书信来往,再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难得的相知相惜。 可以说,如果没有夏志清对张爱玲的进一步肯定,没有夏志清对张爱玲的反复推荐,没有夏志清对张爱玲的热情帮助,张爱玲的文学才能也许不被更多人所知。正是因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张爱玲的赞扬,给予的地位,张爱玲才进入中国的文学史,被越来越多的编辑出版商所赏识,从大陆红到海外,又从海外红透到大陆,更被大陆的读者持续地热爱。 读《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我们读到一个真实可触摸的张爱玲,没有那么多的孤傲,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不善于处理书稿,甚至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从事教书、研究类的工作。这样的张爱玲,我们在敬佩她的文学才能之余,不免有些心疼。还好,张爱玲有夏志清这样的知已,为她全权处理书稿的一切事宜,不遗余力地帮助她,才使她的写作收入勉强可以糊口。 读《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我们读到一个真实普通的女人,唠叨着身体的不适。常常感冒、咳嗽,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赖雅,甚至过街也被迎面跑来的鲁莽年轻人撞倒,跌破右肩骨。在这里,没有张爱玲小说中的张姓味道与刻薄,有的只是生活与写作的冲突与矛盾。 读《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我们读到一个写作者的不易,那些得来的光环更不易。张爱玲小说当年并不被美国主流接收,更不要说吃香了。她的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对东方特别喜欢的人,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这一点,也是夏志清欣赏并鼓励张爱玲的,因为在哥大教书的夏志清也想尽可能多地拆穿传统中国的东洋镜。 在P10第五封信中,爱玲举了退稿信中最愤激的一封,告诉夏志清,编辑的大意是: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如果过去的中国是这样,岂不连共产党都成了救星。我们曾经出过几部日本小说,都是微妙的,不像这样的squalid。我倒是觉得好奇,如果这小说有人出版,不知道批评家怎么说。 真的为张爱玲庆幸,有夏志清这样的知已。也不得不说,《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没有人无缘无故地大红大紫,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难得的见证。 ⑴《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夏志清编注,长江文艺出版社年7月出版,39.80元。 张爱玲的手迹 雨云,号雲一斋主。祖籍湖北,出生于江西九江,年移居厦门。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创作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有作品选入中学课外阅读教材,成为点读范例,并进入中考语文“阅读与欣赏”模拟题库。有作品选入公务员考试题库,成为考题。出版有散文集《温暖的味道》,独立治愈小说《大声喊你的名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雲一斋女子签名书店”,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