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日本松江市举行的第十五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今天,是第四十七届世界标准日。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也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工具。 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13号),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对标准化工作改革进行安排部署,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不断深化标准化改革,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有效地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今年9月9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表示,将标准化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并将标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积极推进。 标准为基支撑引领质量强省建设 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已将标准这一国际贸易技术规则推向了国际竞争的前沿,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新技术的传播能力和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标准的话语权在全球产业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离不开先进标准的引领和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也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已成为最高追求。 当前,湖北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质量强省”的机遇期,经济新常态下实施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发展目标,核心是既要做大总量、高位求进,更要以质为帅、升级增效。而标准作为质量的基石,无论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撑。 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来对接和联通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让标准成为对湖北质量的“硬约束”,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支撑点”,成为规范市场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以“湖北标准”打造“湖北品牌”,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动力。 第一力度搭建平台促“湖北标准”走向世界 为进一步加快标准化改革创新步伐,推进我省标准化发展“换道超越”、加速踏入全国第一梯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质监局作为全省标准化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始终以“第一力度”抓好标准化改革创新,在抢抓湖北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标准引导湖北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推动“湖北标准”走向世界。 一是搭建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一方面,加强与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通过加入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实质性参加国际标准的研制修订。加强国际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湖北标准“走出去”信息技术平台,促进湖北标准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积极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国际标准化论坛,为企业搭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桥梁。年以来,在省质监局指导下,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组织举办了多个国际标准化高端论坛和研讨会。 比如,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年轮值主席、电气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主席访问省质监局,召开光谷产业国际标准合作研讨会,与武汉东湖高新区2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和实验室一同进行合作洽谈;邀请前荷兰标准化院高级工程师、荷兰伊拉姆斯大学教授亨特·弗里斯来武汉讲学,与湖北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共同交流国际标准工作经验和理念。 同时,为落实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省标质院在“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上,就湖北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标准化进行了合作提案;出访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委员会,畅通了湖北企业参与欧洲标准的合作渠道;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ISO/TC生物质固体燃料工作组会议暨第七届年会。目前,正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探索在湖北加强中法标准化合作机制,与英国标准协会、法国标准协会在智慧城市、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进行标准化合作。 二是对标先进国家,围绕湖北重点产业深入了解国际市场准入规则,为湖北产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先进国家对标研究,推动企业主动掌握国外市场准入规则,提升湖北制造在国外市场的品牌度和竞争力。加强对湖北主要出口目标市场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等的研究,对出口企业经营者与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市场准入规则培训,维护全省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增长。 年至年,中欧世贸项目(二期)质量基础设施在湖北试点,围绕我省钢铁、纺织、化工、汽车、机电等支柱产业,开展了系统的欧洲市场准入规则培训和能力建设活动。该项目为提升湖北地区相关产业增强对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的认识,增进公平贸易和通关现代化、持续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提供了营养和助力。省标质院作为项目的主要承担方,和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SESEC建立联系,多次赴北京SESEC总部进行访问会谈,共同探讨在中欧标准化多领域的合作事宜,计划就欧盟市场准入蓝皮书开展合作。 乘势而上以标准化助推湖北经济转型升级 下一步,湖北将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平台建设和标准化服务升级,以标准化助推湖北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的创建,打造湖北标准国际化的孵化器。通过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的布局与建设,将成为湖北以标准为纽带促进互通互联,承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基地将联合国内外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与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流合作,承办国际标准化会议、举办国际标准化论坛,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为企业搭建标准联通国际的桥梁,推进中国光谷“高端化、特色化”的创新优势转化为标准化优势、标准化优势转化为全球产业发展优势。 二是以高标准服务自贸区建设,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自贸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型贸易、内陆国际物流服务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国家和湖北相关的标准化建设步伐,力争形成更多更新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一方面以标准链为纽带串联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要素集聚,内贸流通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在重点进出口产品领域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标准,构筑长江中游对外开放标准化平台和通道;在优势互补的领域和产品方面,加强通关检疫等标准的协调,创造贸易交往的便利,扩大互利共赢成果。 年世界标准日祝词 标准建立信任 标准通过可靠的交流方式、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值得信赖的合作规范,将人与人紧密联结在一起。标准还是人们相互交流或开展交易的通用语言,是实现贸易互惠互利的资源节约型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要素。 各种社会行为都依赖于人们对基本规范、理念或价值观的一致尊重。国际标准对上述这些最基础的规则统一进行编辑和规范,确保其全球通用性。 一项产品或服务符合国际标准,就意味着其质量、安全或兼容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我们的世界充满多样性,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标准是统一的描述语言,在人们需要互联互通时提供了保障和信心。 国际标准化案例 我国首个北斗导航国际标准落户湖北 年1月29日至30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专业委员会发布了首个全面支持北斗的接收机自主数据交换格式标准(ReceiverIndependentExchangeFormat,RINEX)。该标准由中国企业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导参与。该标准的成功发布标志着北斗完整进入RINEX标准,对于北斗系统的自主独立运行,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该标准涉及芯片、模块、终端、系统建设、系统运维等卫星导航产业链中的各个部分,涵盖了数据输入、输出、存储及数据处理等环节,解决了系统各部分兼容互换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稳定性。该标准的成功研制,将打破国外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垄断,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有力推动我国企业的北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烽火集团在SDN国际标准领域取得突破 年8月,由烽火科技集团、阿朗、爱立信联合主导制定的ITU-TG.“传送资源的通用协议中立信息模型”(Genericprotocol-neutralinformationmodelfortransportresources)正式获得国际电联批准,此为我国企业在SDN国际标准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ITU-TG.于年4月在ITU-TSG15第1次会上获得立项,由中、美、英、德、日等多位SDN资深专家经数十次SG15现场会议、晚间电话会议研讨、推进和数百份电子邮件沟通协调,最终经过严格的AAP审批流程得到正式批准。 作为ITU-T重要的SDN标准,G.规范了传送网SDN资源的转发、交换、控制域、逻辑终结等通用信息模型,并适用于协议无关的各种管理接口和控制接口,在业界已得到广泛认可,TMF、ONF、CCSA等标准化组织都同意使用G.作为后续标准的研究基础。今后烽火科技还将在SDN全球测试中推出基于G.的API产品,推动G.在运营商网络中广泛使用。该标准的发布体现了我国企业在传送网SDN技术上的实力,将有力提升我国相关通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武汉大学四项国际标准护航“互联网+” 年10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正式颁布了由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克清教授团队主持研制的4项国际标准,即ISO/IEC-5:(过程模型注册元模型)、ISO/IEC-7:(服务模型注册元模型)、ISO/IEC-8:(角色和目标模型注册元模型)和ISO/IEC-9:(按需模型选择方法论)。 沟通成就一切,互动创造价值“互联网+”的创新时代,传统行业要想以开放模式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连接与互动,就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多样化的IT业务资源,并通过软件服务的互操作方式来实现模型交互与协作的业务价值创新。因此,该ISO标准系列提供业务级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技术,成为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价值服务标准化的金钥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软件优势技术成功ISO标准系列化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软件服务信息标准化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世界标准日的来历 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等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年2月23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的第/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 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ISO理事会于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理事会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决定在每年10月14日庆祝世界标准日,并鼓励ISO成员在他们的国家里庆祝这个日子,规模越大越好”。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为了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 我国自从年重新进入ISO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和纪念会,紧密结合ISO的当年世界标准日的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从年10月14日第一届世界标准日起,至今已经是第47届。在第23届世界标准日以前,均是由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主席联合发出祝词,从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发出祝词。从第17届起,世界标准日祝词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日的宣传重点。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zx/12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