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现在为“渝东门户”,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城位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县城距三峡大坝公里,上溯重庆公里,东下宜昌公里。介于东经.11,北纬30.45~32.28之间,海拔相对高差米,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公顷。巫山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巫山既为巫山山脉的简称,又是濒临巫山山脉的巫山县的简称。

巫峡山脉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区,自巫山县起,经奉节县、建始县、恩施市等,北与大巴山相连,主峰在奉节县境内的乌云顶,海拔米。巫峡山脉与大兴安岭,雪峰山组成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西起四川盆地,东至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县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隋开皇三年更名为巫山县。巫山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个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62.4万。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人。(截止年5月)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太平山)。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坝占4%。

巫山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

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

五县:

一是经济小县。

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14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年实现GDP27.3亿元,居全市第36位。

二是矿产资源富县。

已探明矿藏15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

三是旅游强县。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

四是文化名县。

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

五是移民大县。

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已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2地理位置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

3山水风光

因大巴山、巫山、七曜[yào]山三大山脉交汇县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karst)地貌,最低海拔仅73.1米,最高海拔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全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闻名遐迩。三峡蓄水形成了凝翠湖、琵琶湖、双龙湖、大昌湖。

4气候特征

巫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8.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5物产资源

群峰连绵,高山峡谷,赋予巫山特有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和农林特产资源等。 矿产资源贮量惊人,已探明矿藏15种: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的储量最为丰富,铜、硫铁、粘土矿的储量也较丰富,且有一定开采价值。其中煤炭地区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年产煤能力万吨、上交税费万元,煤炭产业已成县域经济重要支撑;铁矿储量1.53亿吨、石灰石1巫山景观(20张)0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石膏万吨。水资源方面: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且比较大,易于集中落差,全县水能蕴藏量达27.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群峰连绵,高山峡谷,赋予巫山特有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和农林特产资源等。矿产资源贮量惊人,已探明矿藏15种: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的储量最为丰富,铜、硫铁、粘土矿的储量也较丰富,且有一定开采价值。其中煤炭地区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年产煤能力万吨、上交税费万元,煤炭产业已成县域经济重要支撑;铁矿储量1.53亿吨、石灰石10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石膏万吨。水资源方面: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且比较大,易于集中落差,全县水能蕴藏量达27.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农林资源

乌桕、高级造纸原料蓑草产量居全国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睐,蚕丝兑楦出口日本;中药材中的“庙党”贝母、“北岸连”、黄柏、厚朴行销东南亚;柑桔、烤烟、油料、生猪、山羊板皮等大宗农副土特产品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全市具有较大优势。

巫山山葵:山葵是芥末的原材料。巫山县县长何平说,2年,巫山种的大片的山葵,产量比日本的都还要大。

珍稀生物资源

拥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其中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鸳鸯、大鲵、红腹角雉、白尾椎红雉、绿尾红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獐、马鹿、斑羚、白冠长毛雉、锦鸡,有各种野鸟余种,有豺、狼、熊、野猪、鹿等走兽50余种。珍稀植物有猕猴桃、野生大豆、三叶、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阳木、银杏、红豆、珙桐、三尖杉、杜仲等。

劳动力资源

全县劳动力3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3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以上。

6历史沿革

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前年)建巫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刘备主荆州,析巫县置北井县。蜀汉章武二年(年)),县境属吴,隶属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西晋秦始四年(年)隶属巴东郡(今奉节县)。隋开皇三年(年)置建平郡,巫县更名为巫山县,隶属信州(今奉节县);唐朝开始隶属夔州(今奉节县),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直至近代民国。

年3月,湖北省建始铜鼓乡划归本县官渡区境域,年3月,龙溪人民公社所属上安、下安、双河三个大队的山地.5亩,水田.3亩划出,归巫溪县境,形成至今的巫山县境。[1]

巫山县历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则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汉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巫山县的农业、手工业自汉代始即具一定规模。

巫山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巫山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以李季达烈士为杰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年赴法国留学,与先期赴法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陈毅等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历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年8月被军阀褚玉璞杀害,终年二十七岁。[1]

董必武年8月来巫联络川军援鄂,是共产党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动;年12月19日,贺龙率领红三军转战川鄂边途经巫山,红军沿途宣传,为民除害,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年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零团政委陈鹏率部入城,巫山解放;年12月17日,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年6月28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1]

7行政区划

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辖巫峡镇、大昌镇、庙宇镇、福田镇、龙溪镇、双龙镇、官阳镇、骡坪镇、抱龙镇、官渡镇、铜鼓镇等11个镇,龙井乡、两坪乡、曲尺乡、建平乡、大溪乡、金坪乡、平河乡、当阳乡、竹贤乡、三溪乡、培石乡、笃坪乡等12个乡,红椿土家族乡、邓家土家族乡等2个民族乡。

8乡镇博览

巫山乡镇(共26个):高塘街道、龙门街道、(原巫峡镇变为高塘街道和龙门街道),培石乡、曲尺乡、大溪乡、巫峡镇(原龙井乡)、福田镇、平河乡、官阳镇、当阳乡、两坪乡、双龙镇、金坪乡、骡坪镇、竹贤乡、三溪乡、建坪乡、铜鼓镇、庙宇镇、红椿乡、官渡镇、抱龙镇、笃坪乡、邓家乡、大昌镇、龙溪镇

9旅游名胜

巫山县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巫山县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巫山[2]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名传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为令人心驰神往。峡中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境内有举世闻名、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幽深秀丽、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小小三峡;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

3年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巫山景区峡谷相通、湖库相连,更加特色鲜明、令人向往。年,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双双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梨子平森林公园更是以高山森林为特点,吸引中外游客。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景区。巫山旅游日接待能力达人以上,年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为全国旅游大县。

以万年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年大溪新石器文化和两千年神女文化传说为代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墓葬群、大昌古建筑群和古栈道、悬棺等文化景点遍布境内。曹植、李白、陆游、杜甫和现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等历代文人骚客为巫山和巫山神女写下灿若繁星的诗篇,陈运和诗《大宁河小三峡》称“长江三峡的儿子小小三峡的父亲”、“自然的秀美,山水的陶醉欣赏黄金旅游线上的大量精品”。毛泽东、李鹏、日本前首相中增根康弘等各国政要留文、泼墨巫山,赋予巫山深厚的文化内蕴。

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书台、楚阳台、斩龙台。“八景”是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朝云暮雨。

10标志景点

长江三峡:[3]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成,全长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长江三峡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如诗如画,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小三峡:[4]

巫山小三峡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景区(点)、中国十大最美的峡谷之一,全长50公里,一溪碧水,奇峰壁立,游览小三峡,一般是从巫山县城边的大宁河口上船,逆水而上,进龙门峡,经巴雾峡,至滴翠峡,然后折回。

小小三峡:[5]

巫山小小三峡舟行其间,夹岸风光无限,满目苍翠,甚为美观,令人惟有返璞归真、拥抱自然的情趣。巫山小小三峡全长15公里,因其水道更为狭窄,山势显得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山岩上倒垂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散发着原始古朴的气息。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地处长江以北,大宁河中游、小三峡风景区内,距滴翠峡口北上10千米处。古镇小巧玲珑,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米,南北长约米,青石古道两侧,三十七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大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封火墙垛,飞檐翘角,凋梁画栋,木质门面,无一不闪现出一种自然的华美,一种古朴的辉煌。

巫山十二峰:[6]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两句古诗词道出人们对十二峰的倾慕之情。陆游在“三峡歌”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巫山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耸立江边,峰顶可见云雾缭绕。

11特产

党参:以其质柔润,味甘甜,嚼之化渣者为上品。有补中、和胃、清肺、益气、生津、化痰之功效。大庙出产的“庙党”又具特色。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药材。来自巫山海拔1米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药性好,属于野生。

雪枣:巫山大昌古镇名优糕点,形状似枣,长八、九厘米,直径二、三厘米,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故名雪枣。雪枣质地酥脆,细嫩香脆,入口即化,老幼皆宜,颇受食者欢迎。

云雾茶: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峡群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常有云气触石而出,蒸郁不散,成云致雾,故古人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巫山云雾茶就生长在这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之中。原材料采用清明前后的优质芽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其茶具有汤色绿而清澈、香色浓郁、饮之滋味鲜爽甘醇。

农家腊肉:长期在柴火上薰烤,味美,回味无穷。

钮荷尓:高科技制作的一种水果。

翡翠凉粉:[7]臭黄荆树制作的。

12词的用法

指男女幽会。

典故:

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先秦辞赋中的巫山,仅指楚国与巴国的分界巫山山脉,非今日巫山县,“巫山云雨”非“巫山县云雨”。后人以此附会。

详细解释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明梁辰鱼《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巫山之梦。”

2.山名。在重庆、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唐李白《古风》之五八:“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宋陆游《三峡歌》:“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3有关诗词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宋·李珣《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宋·陆游《巫山风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皆妙用真人祠。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唐·李白[8]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唐·李白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唐·李贺[8]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唐·孟郊[8]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14相关传说

巫山神女是我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都有描述。而在当地传说中,她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治水成功后,定居巫山,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神女峰。

巫山在唐代就有了神女庙,历史上曾多次重建,至今遗址尤存。据《巫山县志》记载,农历七月初七为神女节。过节这天,远近妇女至神女庙祭祀。抗战期间,神女庙被毁,神女节也渐渐从民间消失。神女庙遗址属三峡库区淹没文物,现已作为旅游景点在长江北岸巫峡口复建 。

巫山神女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神女,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湖北两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楚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新闻线索,爆料请添加小编:爱巫山,爱生活,欢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beishengzx.com/hbzx/12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