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中庸之道不可取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思想之一,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朝廷官员皆是饱读诗书的儒家弟子,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庸之道也成为了官场中盛行的风气。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假如我们仍然奉行中庸之道,凡事取中、事事求全、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不仅会扼杀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会失去群众的耐心和信心。因此,我们要坚决刹住为官者追求中庸之道的不良风气。 中庸倡导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圆滑处事,当前一些地方的官员依然这样的中庸之道,他们既不想争第一,也不排最后,在他们思想中,保持中游就是最佳理想的状态,他们既不劳神费力,招惹是非,也不落后挨打,受人嘲笑。这其实上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主动作为的典型表现。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手握公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要背负起人民的信任,来回报人民赋予的权力。只有有了责任担当,才能将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决策时才会以群众的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官必须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睿智,慵懒是官员中存在的“慢性疾病”,病症表象不明,久而久之却是致命根源。假如一名官员奉行中庸之道,那么他做决策时畏手畏脚、遇到难题时总是明哲保身,看似睿智,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社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如若一味“逆流而上”,只会被主流所“淹没”,拍死于岸上。相反,将激情与睿智正确地运用于为官之任上,善谋于事、主动作为,尽心编织人民心中的“中国梦”,才会得到群众发自肺腑的“口碑”。中科爱心救助中科公益抗白
|